作为茶叶大省和主产区之一,云南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在云南的茶叶版图上,临沧、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星罗棋布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在云南,采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云南茶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研制出风味各异的茶品,将制茶技艺代代相传。 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来自云南的6项名录在列。值此5月21日国际茶日之际,春城晚报-开平新闻开辟“国际茶日”栏目,深入了解这些老茶技艺,对话新传承人。一苦二甜三回味,与人生的大境界不谋而合。老技艺:茶俗(白族三道茶) 新传人:董金祥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交汇点,大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大理白族特有的茶文化就是白族三道茶。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三道茶的非遗传承人如何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带着这些疑问,春城晚报-开平新闻记者采访了大理白族三道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董金祥,了解三道茶的历史渊源- 白族茶艺,领略“老茶艺”新传承人展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明朝时期,三道茶在民间盛行。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顺利通过审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听到这个消息,国家级大理白族三道茶代表性传承人、全程参与了白族三道茶应用过程的董金祥兴奋地说:“我学到了关于‘中国传统泡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申请成功后,作为茶文化的传承人,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白族三道茶源远流长. “孟舍曼以花椒、生姜、桂花煮食饮之。”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它就被用作宫廷茶;每当有盛大的庆典和宴会招待贵宾时,他们都会以三道茶招待贵宾。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鸡足山“引茶为乐,早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真实地反映了鸡足山的茶俗。白族的三道茶。它已在人们中流行起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白族的三道茶已成为寻常百姓家待客的重要传统礼仪之一。逢年过节、婚嫁、诞辰、百日命名、盖房、贵宾等,白族都要用“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种茶款待他们。 2014年,“白族茶道三道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董金祥的家在“中国白族第一村”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邮编——。这里被誉为“白族风情的活化石”,白族的各种传统风俗习惯保存完好。礼仪。在村民的印象中,白族民居董金祥家的院子里时常飘出茶香。董金香说,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这座老房子见证了董家三代人和白族人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她的三道菜的关系。她从小在家受耳目熏陶。从15岁开始,她就致力于三种茶的研究。初中毕业后,董金祥先后到喜洲宝城府、蝴蝶泉公园等地学习制作白族三道茶。如今,在这个院子里,向来宾、游客、采访团队展示白族三道茶的制作技艺,是董金祥的日常工作。摆在她面前的,是制作白族三道茶所需要的器具和原料。一壶炭火越烧越旺,五月的暖风中,久远的茶香飘荡。据董金祥介绍,白族三道茶的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是甜茶,第三道是回味茶,即一苦、二甜、三苦。回味,这也是三道茶的特色。
第一种苦茶,选用大理苍山古树茶制成。将茶叶放入陶罐中,在炭火上边摇边烘烤。茶叶在锅中滚动,直到上下摇动100多次。茶还有一个名字叫白豆茶。烤至茶叶微黄,散发香味。用开水冲泡,声如雷鸣,又名雷鸣茶。这种焙茶方式自古传承,也是白族三道茶礼仪的核心。头茶味苦,生津止渴,醒脑提神。除了常用的奶扇片、核桃仁、芝麻,还有生姜和甘草,都需要煮40-50分钟再加入红糖。加入红糖的时间很有讲究。放得太早,甜茶会变酸,放得太晚,味道不好。所以,这第二道茶的关键在于把握好放原料的时间。产品香甜可口,层次丰富,寓意甜蜜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人生在世,历经沧桑,但只要努力,风雨过后,定会幸福。第三回味茶的原料是生姜。胡椒粉和桂皮,最后是蜂蜜,在茶叶中加入少许桂皮粉、几粒花椒、几片生姜、几滴蜂蜜、少许红糖。其味麻中带辣,甜中带香,回味无穷。此茶寓意在尝尽人生百味后,将华丽至极,回归平淡。往往是反思和追忆过去,温故而知新。 “所以我们白族的三道茶,虽然品茶,但也寓意着人的一生要吃苦吃甜,等到老了,慢慢品味。这样的人生体验。”董金祥说道。延续下去的是一种技能和一种文化。在董金祥看来,在日常生活或节日活动中,泡茶、奉茶、饮茶等习俗代代相传,既体现了白族三道茶的民俗风情,也体现了白族三道茶的民俗风情。可见,在民间是真实而生动的境界,可见白族三道茶在白族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为了将白族三道茶推向市场,早年,董金祥潜心组织白族三道茶的体验制作、培训和歌舞表演。白族。如今,白族三道茶不仅在民间代代相传,还与白族传统歌舞相融合,产生了白族三道茶舞。旅游市场推广的白族三道茶,使白族三道茶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三道茶”所蕴含的“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生活哲学,已成为白族婚嫁、喜庆、待客的茶道。 “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为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8年以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白族三道茶综合学习中心、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旅游”示范点相继在董金祥老家落户。董金祥肩上的传承责任更重。她也希望“白族茶三道菜”能够走出大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通过过去几年的摸索和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传习是我的使命所在,是作为传承人需要不断思考并付诸行动的事情,唯有培养新人才能让白族三道茶得到更好的传承。作为非遗传承人,是一种使命,也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感。传承人的社会责任则是延续一门技艺、一种文化。”最后,董金香说。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王利绚 文 受访者供图一审 孙琴霞责任编辑 袁熙责任校对 罗秋旭主编 何晓宇终审 编委 陈洁
5.21国际茶日|白族茶道三道传承人董金祥
在云南,采茶、制茶、喝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云南的制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57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