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黄茶 “中国茶”申遗成功 茶乡福建倍感振奋:推广茶文化

“中国茶”申遗成功 茶乡福建倍感振奋:推广茶文化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包含了来自全国15个省的

央广网福州12月1日消息(记者龚雯)11月29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茶乡福建的茶人们倍感振奋,表示在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加持下,对“中国茶”文化和产业发展更有信心,将守正创新推广茶文化、推进新时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包含了来自全国15个省的44个小项目,其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来自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的茉莉花茶文化馆内花香氤氲、弥漫坊巷,成为向游客展示茉莉花茶的窗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第四代传承人、福州茉莉花茶文化馆馆长林碧峰听到联合申遗成功的消息十分激动,表示将继续以打造全产业链助力茶文化推广。林碧峰说,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此前已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如今成为“双遗产”对福州茉莉花茶发展形成了更大的推动力,在工艺上、文化上、传播上都将更进一层,人们更加能够“在这里发现福州、遇见世界”。福建武夷山生态茶园(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在福建武夷山,有着38年制茶经验的游玉琼当晚在社交平台转载相关消息。作为首批国家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游玉琼常年为推动茶制作技艺相关申报工作发声,她袒露道,“非常激动,这是全国茶叶工作者的努力。”“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有最复杂、繁琐的工艺,也是首个制茶工艺类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游玉琼倍感自豪,在她看来,“传承不是泥古不化”,要运用科技创新的方式引领行业发展;此次联合申遗将中国六大茶类凝结起来,用统一的载体、新的方式总结茶文化,讲好中国茶故事,从而推动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在福建安溪,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遗传习所负责人何环珠说,将继续推动女性参与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非遗技艺传习与传播、科技下乡帮扶与指导,实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促进茶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创新发展。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央广网记者 龚雯 摄)福建作为著名的特种茶产区和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不仅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且产茶种类齐全。2021年,福建茶叶产量达48.79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超1400亿元人民币;茶叶出口额达5.1亿美元,位居全国首位。闽茶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这次联合申遗成功是新时代茶产业发展融合文化、增强科技、做强产业的起点。”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福建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经济信息岗位专家管曦认为,茶产业的发展,产业是基础,文化是翅膀,科技是动力。以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为抓手,通过文化赋能茶产业,特别是挖掘制茶技艺的文化传承功能,来发现茶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让茶产业的文化臂膀挥动更加自如;通过科技驱动茶产业,在保护传统制茶技艺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最新的科技,如机械化加工和人工智能筛选等,及时有效开发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新产品,让传统的技艺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而对于福建来说,这次联合申遗成功,对内有助于福建茶产业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夯实基础;对外有助于通过茶叶制茶技艺与地方文化的有机结合,塑造福建茶产业的整体文化和形象,向世界发出宣言。“十四五”期间,福建将重点打造一批闽茶文化新亮点,做强一批闽茶产业增长点,培育一批闽茶科技创新点,到2025年实现全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000亿元目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近日,福建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争取到2025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到2035年,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效发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600003.html

作者: 张珊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