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县上杭乡千亩茶业示范基地,仅这个基地每年就能产5000石,去年产值达400多万元。
秀水有两壶茶,一壶是红茶3354宁红茶,另一壶是绿茶3354青。虽然这两壶茶在过去有着优良的血统,但是因为没有品牌化,一直在低水平发展。
现在,修水宁红茶已经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保护认证。秀水两壶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在国外也享有盛名,享誉海内外。
近日,Dajiang.康姆记者随江西省人大“赣鄱农产品质量安全之旅”代表团走进修水县,惊讶于两壶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通过成立地方茶叶协会,吸纳了120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茶企和茶农为会员,统一了生产、包装等质量标准,打造了统一的品牌,发展迅速。
秀水两壶茶“血统”极好,但一直在低水平发展。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自然条件优越,茶叶种植和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唐朝,秀水就已经盛产茶叶了。20世纪初,宁红茶货源充足,销售鼎盛。国内外茶商和专家称赞其为“茶盖中国,价为天下第一”。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行业谚语:“宁红不到村,茶不拆封。”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地方质量标准和品牌,茶企和茶农生产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此外,茶农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两壶秀水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一直在低水平发展。
统一质量标准,整合品牌,修水,把两壶茶开上快车道。
据修水县茶办主任吴东升介绍,早在2004年,修水就有二三十家大小茶企。同年,他们去省里参加省名茶评比。当时金牌10枚,银牌10枚,铜牌20枚,修水县一枚金牌都没得,诺大一个产茶大县只得了一枚铜牌。
这件事深深伤害了修水修茶的人。“我们回来后会想,环境条件这么好,历史这么悠久,为什么只能拿个铜牌?”吴东升说,他们总结了两件事,一是没有品牌,二是质量不及家。为此,秀水茶人大练内功,统一质量标准,整合品牌,秀水两壶茶驶上快车道。
产茶县获国家农业地理标志认证一年半。
修水县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县。修水茶叶种植面积11.2万亩,占全省六分之一,产量占全省七分之一。水秤茶厂51家,红绿茶两壶平分秋色。
由于修水宁红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背景,修水茶人将目光聚焦于宁红茶。他们通过建立茶叶协会,挖掘整理宁红茶的典型特征、产地环境、地域范围,总结宁红茶的生产经营。历时一年半,修水县终于在2011年12月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表明农产品原产于特定区域,产品的质量和相关特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因素,并以区域名称命名的特有农产品,受法律保护。这块“金”字招牌的获得,让秀水制茶人看到了秀水茶崛起的希望。为此,他们开始了统一的“度量衡”运动。
统一的质量“重量和度量”
此外,为规范宁红茶地理标志的使用,修水茶叶协会出台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要求所有使用标志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正确使用标志,确保宁红茶的质量和声誉。记者看到,这个要求从茶叶的生产控制、茶叶采摘、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都有严格的要求。
两壶茶出国,海内外香。
8月29日,记者在修水县上杭乡千亩茶业示范基地看到,这里有田、有渠、有路相连,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仅这个基地年产量就能达到5000块石头,去年产值达到400多万元,今年预计达到600万元左右。像上杭乡这样的茶产业基地在修水有十几万亩。
吴东升告诉记者,现在这两壶修水茶已经走出国门,飘香海内外。近年来,茶叶销往欧盟和俄罗斯,约占总产量的50%。但随着秀水两壶茶在中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市场也逐渐向中国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