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茶的传播
人们在茶和茶中过着舒适宁静的生活。
唐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与茶叶的传播
?4世纪末,佛教从中国传入朝鲜。随着中国和朝鲜的华严宗和天台宗的佛教僧侣之间的交流,茶被带到了朝鲜半岛。公元12世纪,韩国的松瀛寺、宝林寺、宝庆嘉寺等著名寺庙都提倡饮茶。很快,饮茶的习俗在民间流行起来。虽然中国茶早在汉代就传入日本,但直到唐宋时期,由于佛教高僧的传播和倡导,饮茶才成为日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习俗。唐朝时,日本最开明的禅师和空海禅师到中国留学。回国后,他们把茶籽和制茶工具带回日本,种在寺庙附近,得到了帝陀的称赞,到了宋代,日本禅师荣熙从中国引进寺庙的饮茶方法,制定了饮茶仪式,并写成了《吃茶养生记》一书,被誉为日本第一部茶书,对日本社会的饮茶习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元代,日本禅师新一将中国的“点茶”、“斗茶”习俗传入日本。
茶人茶寿 活出自在安详
茶灯形茶人的茶寿生活在和平的中华文化中,有福寿、米寿、茶寿之说。Xi寿77岁,米寿88岁,查寿108岁。古人说茶人得茶长寿。喜欢喝茶的人可以得到茶长寿。茶人之所以能享茶长寿,与茶的养生作用有关。茶有三德,这是茶道圈流行的说法。茶的三大美德是什么?一个是摆脱困倦,使人清醒;二是帮助消化;三是不送。不送意味着不要让欲望迸发。因为有这三个功能,所以可以养生延年。而禅宗也有这个功能。通过禅修,可以驱散人的贪欲,使人过上纯洁清净的生活。崇尚茶的赵州大师活了120岁,心灵纯净的人寿命自然会延长。当然,佛教讲长生不老,是主张长生不老,并不单纯追求寿命的长短。但当我们体悟到茶禅的真谛,在每一刻都要活得舒心平和,同时活得长久,这样才能为社会和众生做更多的事,岂不是更圆满?
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见问世,茶作为一种饮食的一般形式离开了文化圈,发挥了一定的精神和社会作用。唐代茶文化的形成陆羽780年写《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它概括了茶的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将儒、道、佛融于饮茶之中,开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后来出现了大量的茶书和诗词,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宗的兴起有关。因为茶有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所以寺庙提倡饮茶,在寺庙周围种植茶树,制定茶道,设置茶堂,挑选茶头,致力于茶事活动。形成于唐代的中国茶道分为宫廷茶道、寺庙茶道和文人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