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舟(1902-1966),字范,徽州岩寺罗田村人。方汉舟是茶学家,制茶专家。同时,他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之一。
1920年,方汉舟毕业于徽州屯溪安徽第一茶坊。从此,他走上了一生为茶奋斗的道路。1927年,和那个时代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方汉舟以公派学生的身份,前往日本静冈茶叶实验所学习和发展制茶技术。
1931年,韩方周学成回国,任教于湖南安化茶坊。之后在上海、武汉、青岛等商检局工作,负责出口茶叶的质量检验。此后,他不断地往返于各个茶区,过着“去你需要的地方”的生活。当时,民国政府《农业周报》年相继出版了《农民名录》;同年11月3日,五卷第二十三期,刊登了方汉舟的简历和照片。在他之前和之后,吴觉农和张天福的简历和照片都有公布,可见方汉周在当时中国茶业的影响力。
1933年,方汉舟与吴觉农在余杭长乐镇组织振华机器茶厂;60年后,吴觉农故地重游,对当时茶场的宏大规模和完备的机械制茶设备,对他的好朋友方汉舟,深感怀念和感慨。
1935年,方汉舟到“宁红”茶区和“五绿”茶区,建立研究、示范、推广的茶叶改良场,任江西中国茶叶公司董事、专员。创业五年,他不仅创办了修水、婺源县茶叶改良农场,还设计制造了茶叶揉捻机、发酵罐。其中一些茶厂仍然在茶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方汉舟还亲自主持了宁红“明锐”茶的试制,在沪销售每担120元潘潘,超过宁红15元大洋的顶盘。
1939年,方汉舟在铅山县河口、浮梁县浯口设置茶叶改良场。同时,婺源制茶初级实用职业学校成立。当时婺源茶叶改良场场长方汉洲也亲自担任校长。制茶初级职业学校学制三年,“茶职”拥有100多亩茶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到1945年,已培养出200多名茶叶人才。同时,方汉舟还编辑了《江西茶讯》,并组织编写了《红茶绿茶初制机械》、《制茶先进经验汇编》等。
解放初期,方汉舟从江西调到武汉,参与筹建中南地区的茶叶公司和各省市的茶叶公司。1950年,方汉舟调到北京。在长期领导全国茶叶加工技术工作期间,主持制定了各级粗茶、精制茶的各类标准样品和品质系数体系,各类茶叶精制的技术规程和茶厂管理制度等。为中国机械化制茶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实行茶叶统购统销的时代,一套标准就是全国范围内对某些茶叶品质和定价的衡量规则。
如今,这些标准虽然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被淡化,但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的“自知之明”的个性化评价;但在国有茶企的档案和厂史陈列室里,依然保留着它们泛黄的“面孔”;他们凝聚了方汉舟的智慧和心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茶厂里不断运转的茶机,茶盘里各种等级分明的茶叶,茶厂里悬挂的茶叶标准,张贴的管理制度,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总之,徽州茶人方汉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那里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物质和精神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