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北京12月10日讯(记者卜野)“茶叶价格一夜之间从5万元跌至2000元,500多家茶商损失数亿元。” “每袋售价5万元的茶叶,商家只愿意出8000元。 “人民币回购”,这一寒冬里的“热点”财经新闻,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热搜。
近日,有投资者反映,从广州长实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实茶”)进货的茶叶价格连日暴跌。价值数万元的茶叶现在只需几千元就能被商家回收。
“为什么人们还相信老套路”、“击鼓传花的游戏”?不少网友吐槽,这是一场“金融茶”骗局。到底什么是“金融茶”?茶叶为何具有金融属性?投资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央视采访了相关专家。
开业不到100天,高回报吸引大量买家
昌实茶业于今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该店于9月20日开业,推出“昌世天下”、“昌世茗雅”、“昌世同济”等茶产品,售价达到数万元,远高于市场价。与普通茶不同的是,这种茶购买后价格不断上涨。
如此高的单价,买家往往不会喝,而是像“股票”或“期货”一样持有,等价格较高时卖出。外界称这种茶为“金融茶”。
业内人士表示,“金融茶”的基本逻辑是寻找稀缺资源或不易批量生产的产品,对其进行加工赋予其新特性,然后宣传其市场前景及其稀缺性,以增加其价值。产品价值并建立动力。覆盖市场并限量投放市场,拉长战线,增加价值感,阶段性叠加产品,最后高位卖出,撤钱离开,创造或寻找下一个锚定观点。
“金融茶”诈骗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但这种承诺并未写入合同,仅通过聊天等方式进行宣传。由于茶叶交易多以口头协议和微信送货为主,因此对茶商的信任也来自于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声誉。大多数前来玩游戏的人都有各种头衔。他们像股票交易一样,用“枪手”拉上打下来反复收割,甚至连茶叶根本不动,只是一对一的交易。
截图来自社交媒体平台,央视
不少网友表示,“道理我们都懂,赚钱的魔力吸引着前仆后继的人,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最后的接班人。” “远离金融茶,茶是用来喝的,炒作的结果对人有害。”还伤害自己。”
今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改局发布《通知》称,“金融茶”、“天价茶”等茶叶投机活动存在风险,交易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集资诈骗等。
北京百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宫楠表示,具有投资属性的“金融茶”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品,而是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并未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授权和批准。根据其交易流程等,可能涉及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
12月3日,长实茶业表示,公司茶叶产品采用来自云南的优质古树原料,产品定价符合品牌的市场定位。
12月10日,中央广播网记者发现,常世茶业官方微信公众号已删除“常世天下”等产品的所有信息。
随后,记者致电长实茶业一位股东,询问事件详情及公司经营情况。该股东表示正在配合警方调查,无法透露细节。
银行家“炒茶”接单,专家呼吁理性投资
优质茶叶的价值还有升值空间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一些商家也抓住了消费者的投资心理,推出了“零风险”、“高回报”的金融茶产品。近年来,媒体报道的多起天价茶叶暴跌事件都指向“金融茶”。
近日,“广州荔湾发布”公布了三起“金融茶”骗局。
茶叶公司口头宣传称,这批茶叶价值潜力巨大,短期内可增值数倍。同时通过公司微信ID等渠道发布文章,声称“2023年最热焦点品牌”、“30%市场增长率”、“周发行量10000+数字”,吸引数百名投资者加盟经销商然而,在该公司大量发货后,该产品的市场价格暴跌,很多经销商意识到这原来是一个“骗局”。如果合同规定实物交割,这就完成了如果双方协议不符,投资者将难以收回投机资金。
还有茶叶企业承诺高价回购茶叶,但经营一段时间后,茶叶企业突然停止回购茶叶,让不少投资者难以收回投资资金。
还有一家茶叶公司开发了“炒茶”微信小程序和移动应用软件。消费者注册后,可以通过平台上买卖茶叶的差价赚取利润。未经有关部门许可,该平台可能会促使茶叶经营者联手,操纵、吸收投资者乃至茶叶收藏买家的资金,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龚楠建议投资者选择银行、证券交易所等正规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理性投资。此外,在交易过程中,投资者还应注意保留广告材料、录音录像、合同协议、转让凭证等,一旦认为可能涉嫌市场欺诈或非法集资,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报告情况并提供掌握的信息。
(来源:央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接受后将获得报酬。 24小时举报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