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高媛
的卖点是扫描二维码即可玩。共享主机游戏在各大商场都有售,每个周末或节假日都很受欢迎。但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游戏对未成年人存在诸多诱惑和隐患。虽然游戏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监护下使用”的警示,但由于没有工作人员值班,系统也没有防沉迷功能,未成年人很难受到限制。 “这不就是一个露天网吧吗?”商场里的共享主机游戏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忧。
访问
球员中有不少未成年人
一块显示屏、一张双人沙发和两个游戏控制器组成了一个标准的“控制台游戏平台”,配置简单。如今,类似的扫码共享主机游戏正在各大商场的闲置空间中推出。共享主机游戏以其开放式的布局和扫码玩的模式,在假期期间非常受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儿童体验。
“就玩半个小时吧。”只见一个女人拿出手机扫二维码付款,而她身后的两个小男孩则兴奋地拿起桌上的游戏手柄。经过一番选择,两个小男孩看中了一款赛车游戏,很快就进入了游戏。直到半个小时过去,倒计时结束,比赛被系统切断,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座位。
该共享主机游戏区位于龙湖长营天街购物中心四楼走廊。它共有12套游戏卡组,富有冲击力的游戏画面在每个显示屏上循环播放。与商场内封闭的商店不同,这个游戏区设置在商场过道内,路过的行人很容易被屏幕上闪烁的图像吸引。
记者探访时正值周末。商场里人来人往,游戏摊位已经挤满了人。其中,既有大人,也有八九岁的孩子,也有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情景。现场没有工作人员引导。
从桌上的平板电脑上可以看到,每副牌包含60多个游戏。显示屏前的桌子上贴着“未成年人请在家长监护下使用”的告示。不过,从现场来看,一些玩得开心的孩子并没有家长陪伴。
“我的孩子每次路过这里都要玩,我每次只让他们玩半小时或一个小时,这样我就可以休息一下。”一位家长表示,孩子被游戏吸引很正常,他不反对适当玩。玩,但尽量帮助孩子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游戏,可以益智或考验合作能力的游戏。 “我不会让我的孩子接触有暴力倾向的游戏。”
记者注意到,在各显示屏的游戏库中,除了《厨房厨房》、《两个人》、《蜘蛛侠》等适合儿童的游戏外,还存在《小厨房》等带有一定暴力场面的格斗游戏。战士之王”。现场,有未成年人“打架斗殴”。
记者还了解到,这个共享主机游戏品牌在北京拥有28家门店,包括三里屯太古里、西单新场、丽泽天街等热门商圈。就龙湖长影天街购物中心而言,三楼同一位置还有另一个共享主机游戏品牌。规模比较小,玩家中也有未成年人。
问题一
游戏内没有实名认证,现场也没有值班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娱乐场所安装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着位置设置禁止、限制未成年人进入的标志;难以确定是否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商场出现的新游戏业态,在游戏开放时间、实名认证环节还存在不少不足。有家长告诉记者,他们是平日放学后带孩子来这里的,不会有未成年人“不准玩耍”的措施。
12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龙湖长营天街购物中心三楼,那里有一个共享主机游戏区。每个显示屏正下方都有一个二维码。二维码旁边是游戏的剩余时间,屏幕左下角有“12岁以下儿童请在父母陪伴下玩游戏”的提醒。记者注意到,家长扫描二维码支付后,孩子就可以选择游戏,并且没有实名认证环节。
虽然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的警告,但共享主机游戏可以通过扫码进行玩。
此外,东四环大角亭桥附近方源里地下一层还设置了共享游戏机游戏区,紧邻儿童游乐草坪。记者发现,这里的桌子上还写着一块牌子:“游戏时有儿童,请在家长监护下使用。”现场,一位家长正在扫描二维码让孩子付款。两个孩子最终选择了一个叫“整蛊鸭”的游戏。孩子开始游戏后,家长没有陪孩子就匆匆赶往超市。该游戏机的系统中也没有设置实名认证。
对此,有家长质疑,这些游戏虽然贴有轻微保护提醒,但这些牌组放置在公共场所且无人看管。未成年人可以自行玩耍。 “网吧还可以通过查身份证来验证成年人的身份,这些‘露天’游戏机是可以随时玩的吗?”家长对此表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12月9日下午,记者在龙湖长营天街购物中心四楼进行了30分钟的游戏体验。扫描二维码支付后,需要进行实名认证。认证界面提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规定,禁止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单独玩游戏。如需玩游戏,请合理安排监护人全程陪同。游戏时间”。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后,记者即可在游戏库中选择游戏。
不过,也有家长对“姓名+身份证号”的认证方式是否能起到限制作用存有疑虑。有家长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可以轻松记下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孩子的手机也有变化。 “没有监督,全是自己主动,怎么可能不出问题呢?”
问题2
主机游戏没有防沉迷管理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各网络游戏企业每日仅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营业。每天20:00至21:00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据了解,所谓“史上最严反游戏沉迷新规”出台两年来,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共享主机游戏作为一种新业态,并不在监管范围之内。
记者注意到,部分共享主机游戏也有“18岁以下不超过2小时”的提示,但系统内部并没有防沉迷功能。游戏时间只能由玩家决定,只要付费就可以继续玩。而且,从游戏内容来看,很多游戏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例如,在官方下载通道上,《小小噩梦2》的游戏评分为13+,《大师》的游戏评分为15+。在共享游戏机中,玩家无论年龄大小,付费后都可以直接开始游戏。
记者现场体验时,两名男孩正在玩一款热门游戏,并已经达到了最终关卡。该游戏共有37个关卡,平均通关时间约为15小时。算起来,每一关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其中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游戏可以“云存档”,下次登录账号就可以继续玩游戏。 “虽然我要不断充电,但我父母不会给我买游戏机和游戏,所以我只能这样享受。”
2021年9月,中国音像和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发布《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强调各类站单独和主机游戏必须同步内部防沉迷设置以及家长监控系统在下载、购买等过程中必须严格实行实名认证。有家长表示,虽然《公约》也将主机游戏纳入监管范围,但从目前来看来看,这对共享主机游戏的新格式没有任何约束力。
记者手记
不要让新的游戏形式成为监管盲点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近年来,各种共享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主机游戏也开创了共享的概念,并逐渐在热门商圈站稳了脚跟。
商业创新值得鼓励,但共享主机游戏作为游戏行业的一个子品类,在推出前必须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毕竟,孩子喜欢玩游戏是很自然的事情。如今,成熟的游戏极其擅长通过刺激的感官体验和精美的节奏设计来吸引玩家。如果不对未成年人进行限制,自控力较弱的孩子可能会陷入游戏成瘾。甚至对其健康成长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过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普遍问题。如今,随着两年多前《严防沉迷新规》的出台,未成年人上网的门槛逐渐提高,时间限制也越来越紧。数据显示,新规下,超过75%的未成年人每周玩游戏时间不足3小时,未成年人游戏用户整体消费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覆盖。这也提醒了共享主机游戏,在无人值守的商业模式下,仅靠提示并不能防止沉迷。如何准确识别未成年人的身份,如何防止未成年人通过玩游戏“花钱”,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在技术层面共同探索。
新的游戏行业不应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真空区,也将考验监管的智慧。网络游戏被限制后,不少未成年人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些主机游戏。相关限制也使得有必要扩大监管范围,处罚非法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经营者。各方齐心协力,标本兼治,对症下药,不仅有利于引导新业态规范发展,也是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坚固防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