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一期《大医观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杰教授向我们介绍,普洱茶是由晒干的绿茶制成的散茶。采用我国云南省某地区的云南大叶种,经发酵加工而成。茶和紧压茶。普洱茶的概念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普洱茶概念的内涵是由普洱茶的产地、大叶茶树种、普洱茶汤中的有效成分以及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决定的,而外延则是普洱茶的理念是由集合、医学、养生、哲学价值观等组成。了解了普洱茶的概念后,本期新华网继续邀请王杰教授,教大家如何从普洱茶的“化学”作用的角度看“茶”,从而认识茶。
普洱茶享誉世界,以其独特的工艺特点、感官特点和功能特点而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以消积食、理气导滞的“化学”作用最为广泛关注。在我国西南、西北等饮食以肉类为主的地区,饭后喝砖茶、黑茶是很常见的。按照现行2014年国家标准,熟普洱茶属于云南黑茶。喝普洱茶可以“化物”的说法出自清朝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 “普洱茶,蒸成球卖到锡伯,最能化物为物。”这里的普洱茶就是大家熟悉的普洱茶,“花”字最能体现普洱茶的功效。 《礼记中庸》云:改变规则。 “化”字经常出现在中医治疗中,如:祛湿、化痰、化浊、化瘀等。中医基本理论认为,湿、痰、浊、瘀是病理性的。往往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在临床治疗这些疾病时,配合相应的化学方法,可以获得临床效益。
勐库大雪山一号古茶树,这里是世界大叶茶的原产地。新华网陈彦特摄
追寻普洱茶“蜕变”的源头
普洱茶深受云南、西藏等少数民族的喜爱。元代李璟在《云南志略胡人风俗》中记载:“百人金牙,每五日交易一次,互相交易毛毡、布匹、茶叶、盐”。明代万历着《云南通志》:“车中普洱,茶产于此,车中有一头住于此。”受高海拔环境和牛羊肉等高热量饮食的制约,藏族居民对茶叶的需求量巨大。在众多茶品种中,普洱茶的解青稞之热和肉腥味的能力最强。乾隆元年《滇南新记》记载:“云南茶有数种,最盛者曰木榜、普洱……普洱茶之珍品曰毛尖”。夜叉和女奴”。乾隆非常喜爱普洱,甚至还写诗赞叹“普洱其力固特有,但分明标准不足以赞鸟舌”,并以普洱为赠品外国官员或外国使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1825年左右,“普洱茶名满天下”。
如今,随着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少数民族和部分城市居民的日常饮食以牛羊等肥甘甜腻的食物为主。这些饮食习惯往往是中医中痰湿等病理性疾病的产物。其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其使用特点来看,转化为普洱茶的物质主要是饮食、自然气候或其他因素造成的积食、湿气、痰饮,甚至污秽。例如清代张千里的《千里医案食》记载:普洱茶与煎曲同温中化滞,也是清初石灵的神药。江苏、浙江、福建、广州。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普洱茶味苦,能解牛羊油腻之毒。其味苦涩,祛痰下气,升气。”肠道松弛。”虽然没有相关文献记载普洱茶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疾病,但其消食、通便、化痰、化浊的“化物”能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普洱茶“转型”的物质基础
普洱茶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熟后的普洱茶外观呈红褐色,内汤浓郁,颜色鲜红。其香气独特芳香,滋味醇厚甘甜,叶底红褐色。主要包括:多酚类、黄酮类、茶红素、茶褐素、水提取物、总糖、挥发性香气物质等化学成分。普洱生茶外观深绿,香气纯正持久,滋味浓郁甘甜,汤色绿黄色清澈,叶底肥厚黄绿色。主要包括:茶多酚、总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等化学成分。
一般认为,普洱茶的功能强度和相应的活性成分指标是衡量优质普洱茶的标准。对健康有益的主要化学物质有茶多酚、茶色素、糖类、茶氨酸等,具体功能如下图所示。
普洱茶中化学物质及其有益健康作用
普洱茶“化学”物质的临床应用
根据中医“四气五味”理论,普洱茶的性味也有一定的寒热偏性。一般认为,生普洱茶性凉,熟普洱茶性温。清代王世雄在《遂溪居食谱》中记载:“茶性微苦,微甘,性凉……普洱茶味浓,能止风吐痰,消除荤食,并引起腹痛、霍乱、夏季浊气……常饮可“疗愈”;清朝赵学民《本草纲目》记载:“普洱茶味苦,解腻,对牛、羊有毒。体质虚弱者忌服。味苦而涩。二者均认为普洱茶性凉,较能消食荤食,去腻。 《云南》:“普洱茶能消食理气,去滞,祛风散寒。这是最有益的东西。” “根据土壤的性质,气味是温暖的。最好生长在红壤或土壤中的混合岩石上。能消食、散寒、解毒。”普洱茶被认为是温性的,主要功效是消食理气,但并没有直接指出消食油腻食物的威力强大。
王芳辰提供的古茶化石
对于一般茶品来说,茶越鲜,其性味越凉。虽然油腻,但很容易伤胃,引起失眠、茶醉等副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积累,生普洱茶可能会发生一定的转化,从而使转化后的老茶的性质与熟普洱茶的性质更加相似。老普洱茶和熟普洱茶性温、味浓。在“转化”的同时,具有暖胃、健肠、通气、提神等功效。饮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调整身体的体质。
本草有情,用于人心。很多中药都有两面性的作用。例如,生白术可以健脾利水,益气通便;麸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止泻。甘草,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药物”,生甘草能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炙甘草在止痛、止痛方面功效较佳,补脾胃、益气生脉、调和诸药功效较佳。在所有茶类中,只有普洱茶具有这种独特的魅力。普洱茶不仅有温热身体的功效。例如,胃胀冷时,可用茶汤配姜汤发汗,汗就痊愈;同时,普洱茶也被记载可用于治疗多种热病。清朝张弘《滇南新语》云:滇茶味苦,性极寒,能祛热病。就连用普洱茶最粗最老的叶梗制成的茶膏,在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若口破,则咽喉痛,痛则致”。热之,一夜含口五分钟即可痊愈。”如果遇到咽喉疾病,塞半片放进嘴里,不到3个小时,病就消失了。”在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的今天,很多疾病都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很多感冒症状。或许普洱茶的这种双向调节功能可以用于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
关于作者
王杰,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药典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芪黄学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以及中医养生保健和智慧中医研究。擅长运用中医辨证方法诊治常见心血管疾病及疑难内科疾病。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励15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