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圣陆羽将信阳茶列为淮南茶。宋代苏东坡赞誉“淮南茶,信阳第一”、“色、味、香俱佳,品质不逊于浙江、福建”。 20世纪60年代,信阳五里田、彭家湾、友和、兴集等地都种植茶叶。后来农业局的人指导建立了红旗茶场。现在信阳毛尖集中在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山)、二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
韩旭|文字和图片
志堂老人说:“瓦房纸窗下喝茶,清泉绿茶,陶瓷茶具古朴典雅,两三人同饮,半日闲可抵十年尘世的梦想。”说起绿茶,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信阳毛尖。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
爷爷最爱喝毛尖茶。记忆中的家乡,总是弥漫着茶香。一个庭院,一张椅子,一杯茶,就是爷爷的整个下午。天气好的时候,他和隔壁的周叔叔就会在院子里摆起小桌子,下棋,愉快地玩上十多轮。当最关键的时刻到来的时候,他会紧皱眉头,盯着棋局,喝一口毛尖茶,咂嘴,然后舒颜笑道:“查!”他的白胡子颤抖着。夏天的夜晚,爷爷会摇着大蒲扇,躺在吱吱作响的摇椅上,看着手里的茶杯,给我讲毛尖的故事。
爷爷泡茶很讲究。水必须是山泉水。当旁边的小茶炉沸腾,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爷爷就会抓起一把茶叶,放入杯子中,用开水冲泡第一批,摇匀,过滤水,再冲泡第二批。等茶杯里的茶叶停止翻滚、沉淀下来后,爷爷就会吹掉表面的热气,心满意足地喝一口。在我的记忆中,他无论是走路、下棋、聊天,手里总是拿着沾满茶水的杯子。他脸色红润,头发银白,身材高大。他养花养鸟,喝茶下棋,构成了我生命中完整的爷爷。
爷爷走了十年了,走之前茶还没有凉。十年后,我将带着童年的记忆,让茶与人的故事永垂不朽。
记忆中家乡的院子
唐代茶圣陆羽将信阳茶列为淮南茶。宋代苏东坡赞誉“淮南茶,信阳第一”、“色、味、香俱佳,品质不逊于浙江、福建”。 20世纪60年代,信阳五里田、彭家湾、友和、兴集等地都种植茶叶。后来农业局的人指导建立了红旗茶场。现在信阳毛尖集中在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五山)、二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镇雷山)、一寨(何家寨)一寺(灵山寺)。信阳山区土壤肥沃,茶农历来选择在海拔300米至800米的高山地区种茶,这里山青水秀、云雾缭绕、水清流淌。 “云去时青山空,云来时青山白。白云只留在山里,永远陪伴着山里的客人。”这是爷爷常说的几句诗。
白龙潭茶山
白龙潭水库
小时候,爷爷教导我,茶要“一叶二汤三味”。外观细、圆、紧、轻、直,白毫多,颜色翠绿;汤色淡绿色或黄绿色,明亮清澈。口感滋润醇厚,香气高贵;入口后清新甘甜,刺激口腔和舌头。这是好茶。我每说这句话,爷爷的喉结就会滚起来,我知道他又渴望毛尖的味道了。
发尖细、紧、圆、光滑、直、白发
冲泡后,毛尖茶芽叶舒展,汤色清澈。
信阳毛尖绵延数千年,制茶工艺一脉相承。 “即使现在有泡茶机,最重要的是茶农对火候的控制。轻或重、热或冷,都会影响茶的外观和味道。”我心里想起爷爷说过的话,带着儿时的记忆,来到白龙潭,体验家乡独特的泡茶文化。
刚采摘的茶叶
筛。采摘下来的鲜叶按照不同品种、等级和采摘时间,通过筛选机分选,除去杂物,以便单独撒播。
扩散;传播开。每隔一小时左右轻轻翻动筛下的鲜叶,摊开,直至绿气散去,叶子变软。
完成的。图为滚筒固色机。温度120左右,时间2分钟左右。中度绿化的标志是茶叶色泽深绿,质地柔软,稍有粘性,紧握成球,稍有弹性,青气消失,有轻微的茶香。
捻。绿叶冷却后,将其冷揉。揉捻时间高级茶控制在10-15分钟,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分钟。揉捏后,茶汁粘在毛尖表面,用手握住有粘稠的感觉。
有组织的。将揉好的茶叶打碎,卷成条状。温度应在100C 左右。
煮好的锅。锅倾斜40,温度在80100之间。煮熟的锅是人为“组织”的。 710分钟后,逐渐形成紧、圆、直、滑的形状。
烘焙和调味。最后一步,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至含水量低于6%,以增强叶尖的香气。
分类、包装、密封并发往各地。
毛尖的味道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每当闻到清爽湿润的毛尖香气,我就会想起院子里的桌椅鸟语扇子,看着爷爷满意地品着毛尖茶。滋滋的声音、喉结的滚动、蝉鸣蛙鸣、繁星点点的夜空,都是我童年的记忆。虽然爷爷不在了,但毛尖茶的味道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离开时茶也不会冷。
作者简介:韩旭,女,曾任信阳电视台实习记者,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准研究生。
编辑:艾阳
如需转载虞姬版权作品,请联系微信80276821,或微博私信“虞姬”。提交请发送邮件至yujimedia@163.康姆
微信公众号搜索:虞姬。 (yjhltxdjm)
豫记,全世界河南人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