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广州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市场,证券时报记者发现,一些茶店招牌上不断出现“投资”、“收藏”、“回收”等字样。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专业茶叶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多年来,——也被称为“茶叶华尔街”。
“‘长石茶’的爆火在芳村是史无前例的,近年来芳村经营的品牌有很多,‘长石茶’今年并不是第一个。”在一位参与炒作“长世茶”的茶商眼里,炒茶和炒股没有什么区别。
随着“长石茶”的喧嚣逐渐消散,芳村正在恢复平静,但一种新的“长石茶”正在暗中生长、酝酿。
重回宁静的芳村
12月初,“00后收获5亿元出走”、“5万元一夜跌至3000元”、“众多茶商围攻‘长实茶’门店”……这是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揭开了芳村“金融茶”的冰山一角,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普通茶叶的价格可以达到数万元,并以上亿的规模进行交易和购买。元。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探访“长石茶”店所在的广州芳村古桥茶叶街:偌大的芳村茶叶市场里人并不多,古桥茶叶街更是冷清, “长世茶”店里早已被塑料布全部覆盖。对此,现场一位茶商表示,“主要是这件事的影响太糟糕了,这几天有很多人和自媒体过来拍照打卡。为了避免麻烦,市场管理处把‘常世茶’店遮起来了。”
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是,古桥茶街的一条巷子里贴着“精选古来好茶,昌盛天下”的巨幅广告,广告下方却是当地街道张贴的反诈骗横幅。“保持平常心,不要用高息投资的‘诱饵’。”其中的“诱饵”二字尤为引人注目。
记者走访多家茶商后发现,芳村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茶商:一种是将“金融茶”视为洪水猛兽,几十年来靠买卖茶叶为生的茶商。所售茶叶的单价大多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之间;另一类则认为“金融茶”的存在是合理的,在正常经营茶叶生意的同时,还兼职炒作“金融茶”赚钱。此外,还有一些人专门炒茶。
“我们和那群茶叶炒客关系融洽,我从来不相信一夜暴富,我必须老老实实做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老陈是潮汕人。芳村经营茶店已近20年。这些年,夫妻俩从未参与过“金融茶”的炒作,也从未询问过“金融茶”的相关事宜。
刘鹏属于第二类茶商。他的店就在“长世茶”店的正对面。他告诉记者,这次他还买了10万多元的“常世茶”。爆炸发生后,他索性认输,以4000元至6000元的价格出售“常世茶”。
对于“金融茶”,刘鹏认为它的存在是合理的。谁都知道哪些产品是用来炒的,哪些产品是用来喝的。大家都知道,炒茶和现在流行的炒鞋、炒酒没有什么区别。 “长世茶”丑闻爆发后,相当多舆论认为参与炒作的茶商罪有应得。对此,刘鹏并不回避。 “这很正常,我们都看清楚了,确实是罪有应得,当然,参与炒作是有后果的。”无论你赚钱还是赔钱,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
然而,另一位参与“常世茶”炒作的茶商陈莉(化名)却对舆论极为愤怒,认为他们罪有应得。陈莉还高价买了一件“常世茶”被套。她说,“我不是说我一定是受害者,但我身边确实有很多受害者,他们肯定是有预谋造成这种情况的。现在外界可能认为茶叶市场的老板比较有钱,而且是这样的。”现在有人看自己的钱很正常。如果有人有预谋这样做,他们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不是责怪我们受害者。”
交易平台
推动“金融化”
除了现货茶的炒作,“金融茶”还开拓了期货市场。期货模式下,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商缴纳保证金,但不会进行实际交易。茶叶价格上涨后,前一个茶商又将其卖给下一个茶商,“炒茶”循环不断。不要喝酒”。其中,当然少不了“自己卖、自己买”的提价手法,导致普洱茶的价格暴涨暴跌,也因此有了“金融茶”的美誉。
在芳村一茶叶市场,记者看到,市场公告栏上还明确写着:“支持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创新茶叶拍卖,引入直播新业态,构建网络平台经济、期货等交易模式。” ……”。
目前,无论“金融茶”本身是否合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茶”在芳村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或炒作链:从源头茶叶生产企业、各大茶叶品牌,到众多经销商商人、加盟商以及更大的零售买家群体,以及时不时出现的碟子等各种中间角色,正是他们构成了炒作“金融茶”的主体。
在这个产业链中,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那就是——行情交易平台。据芳村茶商介绍,目前芳村有多家市场交易平台——,专门跟踪各茶叶品牌的价格走势。每种茶都有一个类似于库存代码的编号。通过输入号码或名称,您可以实时追踪相关产品的价格。价格涨跌、行情走势、日涨月涨几乎与股市软件一模一样。
同时,这些平台还可以为投机者提供互动交流和交易模块。 “找茶”和“泡茶”的买家和卖家可以非常顺利地查看产品的涨跌情况并找到交易对手。你甚至可以在交易平台上看到很多一些新品牌的介绍或者一些“金融茶”、市场趋势分析等很多内容。
这些平台还有一个关键功能,可以为交易双方提供“严格检验、正品鉴定、专业仓储”的服务。这项服务彻底消除了“金融茶”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和信任问题,极大地促进了“金融茶”交易的兴起。
一位经常使用相关平台的芳村茶商告诉记者,“平台上的信息相当准确。一般他们的销售人员都会在市场上跑来跑去,了解和收集相关产品的交易价格,所以他们的价格信息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价格,真实性相当高。”
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在《金融茶》这部剧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灭顶之灾。 “长石茶”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据我了解,‘长世茶’炒作期间,有人真金白银投入超过2000万元,更有人以数百万元的规模参与其中。从资金来源来看,他们“很多人有的是自己的资金,有的是向亲戚朋友筹集的资金,还有的是用信用卡套现、网贷的钱进行投资。这群人可能是最惨的。”一位茶商说道。在芳村。
然而,遇到这些骗局后,茶商往往难以“维权”。上述茶商表示,“目前很难立案定罪商贩,因为他们不会给你留下这么明显的线索。在参与炒作的过程中,相关商贩越来越聪明,不会再给你留下这么明显的线索。”他们明目张胆地承诺回购、保价等,却往往用各种其他方式“增加信用”,甚至用碟子哄抬价格,在芳村这样的氛围下,很难控制自己不参与。 ”
对此,浙江百合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蒋华勤表示,在这场“金融茶”炒作“游戏”中,如果没有雷声大雨,只要参与者遵守“游戏规则” ”,应当遵循民事法律自治的原则。允许。 “游戏”经营者违反游戏规则,给其他参与者造成实际损失的,其他“游戏”参与者主张赔偿的,可以追究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游戏”失败,参与者血本无归(俗称暴雷),那么就要根据经营者的主观故意和资金流向来判断案件性质。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罪名。
“对于这类案件,我个人倾向于怀疑集资诈骗罪。因为‘游戏’经营者经营‘游戏’从一开始就是为了非法占有他人钱财,而没有办法投资者为了获得回报或得到偿还而策划,“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参与者全部或者部分损失金钱,如果所获得的资金用于挥霍,则完全符合诈骗罪的全部构成要件集资诈骗”。蒋华勤说道。
不难发现,无论茶商将茶叶包装得多么华丽,在整个“金融茶”交易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法律红线或灰色地带,甚至开始向更大范围蔓延。
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也多次披露“金融茶”产品的风险。 2021年下半年,广东、云南等地监管部门和茶行业协会发文对“金融茶”产品风险进行警示。 2023年6月3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召开“遏制普洱茶‘金融茶’乱象”专题座谈会,痛斥“金融茶”乱象危害深远,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流通命令。 2023年10月,福建省发布防范借“金融茶”、“理财茶”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12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还发布了“金融茶”和“理财茶”?赌博陷阱!文章提到,一些茶叶企业以销售高档茶叶为名,承诺一定期限后以本金加利息回购,以骗取非法利润。
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金融茶”频频爆出,一些投机者血本无归,但仍有大量民众愿意参与其中。刘鹏坦言,“金融茶的炒作,一方面是钻了法律的漏洞,另一方面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婪。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有些人可能也清楚地知道,有些事情是存在的。”会发生在他们身上,但他们一直在看着。”随着茶叶价格的飞涨,很难不被诱惑并参与进来。”
事实上,“长世茶”的爆火还没有结束。在芳村,又一出大戏正在上演:有人在以“底价”收购“常世茶”,希望“常世茶”东山再起、东山再起……在“金融茶”的乱象下, “长世茶”的爆炸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数十个茶叶品牌依然活跃在相关交易平台上,下一个“盛世茶”也在暗中生长、酝酿。
(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