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竹下品茶——中国古代文人的竹茶故事》近日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启动。本次展览不以朝代或时间为依据,而是选取了古代文人墨竹中常见的三种茶事:煎茶、点茶、碾茶。通过对茶诗、茶书的介绍和讲解,突出并与传世名画进行对比。等等,重点以器物展现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展会现场
文人与茶,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他们相伴数千年,共同演绎了无数趣闻。展览主办方希望观众通过展览能够对茶诗中出现的茶具有一个直观、具体的认识,消除阅读茶诗时可能产生的“难以想象”的感觉,进一步了解茶和茶具的作用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很重要。
展会现场
展览分为煎茶竹烟、制茶竹帘、竹敲茶三个部分。茶诗中提到的每一种茶具、茶具都一一呈现,如茶壶、茶鼎、茶盘、茶壶、茶杯、茶臼等。磨茶机等,详细介绍了器物本身的发展演变和饮茶方式。
展会现场
煎茶竹烟
禅榻上香气缭绕,煎茶竹里烟雾缭绕。
——宋喻丑《郡主游鹤山》
《离军游鹤山》是宋代诗人余丑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辞去官职,前往何山的情景。余丑为了寻找山峰的美景而不愿离开船,偶尔停留一会儿。南浦景色雾蒙蒙,东风忽变,变幻莫测。曾经的桃树和李树已经退去,只剩下人走后蝴蝶和蜜蜂的嗡嗡声。禅榻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香味,竹林里飘着煎茶的烟雾。
唐代《侍女捧杯图》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古人就煮茶、喝茶。诗人常称其为“煎茶”。在炒或煮的过程中,所用的器具有茶壶、茶壶、茶盘等。
作为不可或缺的泡茶器具,经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如焦然:“抛铮生沫,碗聚花”;吴蓉:“烟气冷,茶静叮当,浪花香兰飞”;元元:震:“黄花蕊色在油锅里炒,尘花在碗里翻。”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爱茶。他的房间里再无其他东西,“只有茶壶、药臼、经盒、绳床”。
唐代黑釉钉纹瓷器直径10.4cm 底座直径5.0cm 高10.3cm
此件唐代黑釉胸钉纹瓷杯,直口,深腹渐尖,平底,双系口沿。器内外施黑釉,器腹饰漆钉,但底部不施釉。
唐代巩县窑外茶粉釉下白釉茶壶
直径9.6厘米,高4.0厘米
直口,深腹,圆底,三足外撇,叶形柄。
珙县窑外的茶叶粉白釉茶盘仿唐代金银器。陕西何家村地窖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此类金银器。茶盘是泡茶的器具之一,在唐宋诗词中多次提及。
巩县窑位于河南省巩县。是唐代重要的窑炉,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除白釉、黑釉、黄釉器外,还有著名的三彩器。此壶的独特之处在于外施粉茶釉,内施白釉的组合施釉方法,这在巩县窑同类器物中也是罕见的。
展会现场
泡茶竹帘
上河泾泉水甘甜,竹荫下品彭山茶。
——宋张耒《知路联》
张磊用自然风光来表达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上联描绘泉水的甘甜,暗示清静祥和的生活环境。第二联与第一联的意境相呼应,以彭山茶竹、绿荫为装饰,进一步强调了宁静舒适的生活状态。
宋代人并不像唐代那样直接将茶粉放入锅、鼎、盘、存中煮。而是将茶粉放入茶杯中,将开水放入茶瓶中,倒入汤中,用茶匙或茶勺搅动搅拌。将茶粉磨成粉末,最后用茶托和茶杯饮用。因此,汤瓶、茶匙、茶杯等是宋代饮茶活动中的重要器具。
宋代《春宴》卷中童子喝茶场景的一部分。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雅致生活沾染了茶与竹的色彩,如苏东坡的“竹下茶烟寂”,敖涛孙的“茶烟在竹间”,姚冕的“近有竹”。茶炉”;陆游的《音音竹》《武安茶炉》《竹院有僧闲茶》等,不胜枚举。
唐代越窑青瓷瓜形壶,直径5.5cm,底径8.0cm,高18.5cm
此件唐代越窑青瓷瓜形壶,短颈,瓜形鼓腹,浅圈足,盖,盖微凸,饰有几何图案,长弧形环肩。一个纽扣形状的小包,手上有一个滴水形状的盖子。胎体灰白色,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肩部微敞。底部有楷书“方圆石”三字。
唐福头青铜钥匙,长6.7cm
福寿铜钥匙的键面呈椭圆形,略凹。短柄朝上。手柄末端呈鸭头形状。喙长而平,眼睛是小凹孔。整个乐器小巧玲珑,尤其是鸭头。制作线条简洁,特色鲜明,展现了工匠的巧思和技艺。
长沙窑唐代青釉云纹瓷碗直径15.2cm 底座直径5.4cm 高5.2cm
唐代时期,长沙窑大量烧制釉下彩瓷。此件长沙窑青釉褐彩云纹瓷碗,内外施青瓷釉。外壁饰有四个褐斑,外壁釉色未达底部。碗中心以釉下褐彩勾勒出云纹,褐彩线条上涂釉下绿彩。整体图案线条流畅。它突破了青瓷单一的釉色,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工艺,开创了釉下彩瓷器的先河。
长沙窑早期有单一的褐色斑点,逐渐发展为褐色、绿色斑点。装饰内容由斑点图案演变为花鸟动物或诗词图案。装饰手法是用画笔用色料在坯体上描绘图案,然后覆盖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成。
宋代邛崃窑酱釉茶壶风炉直径3.0cm 高24.2cm
此邛崃窑酱釉茶壶风炉将风炉与茶壶合二为一,不可分离。炉呈直筒形,稍高,平底,砖红色胎。炉门开于腹部,炉门为仪门式。炉门两侧雕有半身鸭子,自然、活泼、可爱。茶杯折沿,浅弧腹,沿口沿有两个环形耳。炉身不施釉,茶杯及炉口边缘施黄褐色釉。
宋代刘松年(传)《追茶图》中的磨茶机
茶是隔着竹子泡的
中午,我一个人睡,没有任何声音。山童隔着竹子敲茶臼。
——唐柳宗元《夏宗元》
清代诗人朱坤田用壶泡朋友送的茶,讽刺地写道:“唐宋人因笑,都多付钱买面饼。靠石臼、敲打或借银秆来泡茶。”诗人似乎在嘲笑把茶饼磨碎、搅拌来喝的繁琐。 “石臼”是唐宋时期人们使用的磨床之一。另外两种曾经流行的研磨机是茶研磨机和茶磨。
晚唐出现、流行于宋元的点茶步骤示意图。
虽然唐宋晚茶的饮用方法确实不像明清时期叶茶的饮用方法那么简单,但从唐宋的诗词来看,诗人们听着清脆的茶声。听着敲茶臼的声音,看着晚茶如绿尘或雪花般飘落。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方面。
唐棕釉茶磨磨:长29.9,宽5.2,高4.7 轮:直径10.9
棕釉磨茶机由磨槽和砂轮组成。滚槽呈船形,中部陡而深,支撑滚轮。外壁饰有菱形图案。砂轮形状如圆饼,中间有圆孔,用于插入横柄。
宋代白釉瓷茶臼直径16.3cm 底径6.1cm 高8.4cm
此件宋代白釉瓷茶臼,窄口、弧腹、圈足。器外壁施白釉,但釉不及底部。有釉堆积,足部裸露,呈白色。器内未施釉,其上刻有斜线,以利打磨。宋代常用茶饼将茶饼磨成粉末。这种器具是用来磨茶粉的,与杵配合使用。
展会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5月5日。
(本文根据中国茶叶博物馆及澎湃新闻过往报道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