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是信阳人的骄傲,也是茶客的最爱。信阳毛尖曾在绿茶综合品质中名列第一,被誉为“绿茶之王”。
多年来,信阳茶的新概念层出不穷,比如追求纯净芽尖的“小混蛋”。虽然茶叶看起来不错,但味道却不尽如人意。这不是正宗的信阳毛尖。
了解茶的人都知道,最正宗的信阳毛尖首先是味道。
夏夏西瓜| 撰写者
西瓜| 布局
01
信阳毛尖,
河南人的骄傲
说到茶,作为河南人肯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信阳毛尖。
毛尖不仅是信阳人的骄傲,也是茶客的最爱。
他没有理由对毛健如此骄傲。
1915年,信阳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贵州茅台也获得了金牌。
1990年全国评比中,信阳毛尖品牌荣获绿茶综合质量第一名,被誉为“绿茶之王”。
2007年,信阳毛尖采摘加工技艺被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信阳毛尖传统采制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信阳毛尖有着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
1987年,考古学家在固始县出土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茶叶。
这座古墓属于战国时期,信阳产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
唐代时,茶圣陆羽编撰《茶经》,将全国产茶区划分为八个茶区,信阳划为淮南茶区。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甚至感叹“淮南茶,信阳第一”。
无论走到哪里,茶爱好者,尤其是信阳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别人介绍毛尖茶。
如果你有这样的朋友,那么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他们的待客之道,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以一杯上好的毛尖茶开始,然后满怀期待地看着你:“这茶怎么样?味道好不好?”
清晰的毛发尖端在透明的玻璃中缓缓落下,展开枝叶,渐渐将水浸成蓝色……
茶叶在透明的水杯中起伏,赏心悦目,喝起来清爽。
02
什么是“小魂蛋”?
也抓住了泡泡好看的点,信阳毛尖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赞叹“小魂蛋”。
2000年前后,不少茶商将“毛尖”字面理解为“尖芽”,认为芽头是信阳毛尖品质最好的。
“小魂蛋”用的是无叶小芽,形状小,毫米多,好看。冲泡后,茶汤看起来很浑浊,味道很清淡。
照别人的说法,信阳毛尖被理解为“小浑”。
很多人认为“汤越浑,毛尖越好”,“味道鲜爽,汤浑,芽小,就是信阳毛尖”,“毛尖越浑越好”。
但“小魂蛋”真的好吗?
事实上,“小魂蛋”完全是对信阳毛尖的误解。
1982年,河南省供销社制定了信阳毛尖地方标准。最高标准是一芽一叶。
目前,市场上公认的品质最好的明前茶,没有一芽。多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
如果只是追求好看还好,现在“小魂蛋”却扰乱了信阳毛尖的正常市场。
我们都知道,茶叶采摘的时机非常重要,最关键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
由于茶农专注于生产“小混蛋”,必须人工采芽,效率很低。这导致信阳毛尖整体产量大幅减少。
而且,一些不法的国外茶商也伺机而动。当正宗的信阳毛尖尚未开采出来时,他们就把外地的早熟茶叶炒成芽茶,以“小魂蛋”的名义低价出售。
随着此类茶叶流向市场,信阳毛尖的品质良莠不齐。很多人逐渐误解了正宗的信阳毛尖,甚至不再选择喝信阳毛尖。
说白了,与其迷信“小魂谭”,不如尝试一下真正的信阳毛尖。
03
不追求“小泥泞”
理性对待信阳毛尖
说起来,信阳毛尖真正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味道。
茶叶市场上流行的“小混滩”茶叶多为绿色、翠绿条纹茶叶。
这种茶虽然看上去色泽不错,但绝对不被有经验的饮茶者所青睐,因为泡出来的茶大多青味浓重,茶汤浑浊,滋味淡薄。
有饮茶者总结道,传统正宗的信阳毛尖茶具有三大特点:一是茶汤清澈不浑浊;二是茶香气高,无草腥味;三是味道甜爽而不涩。
懂行的老茶友都知道,判断茶叶品质的标准还是有很多的。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茶是用来喝的,只有味道才是决定茶品质的根本标准。
传统信阳毛尖追求的第一要素是味道,其次才是好看。
这种好味道的背后,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制作过程。
现在市场上的茶叶大多是批量生产的,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简化或直接省略了茶叶的生产过程。
但传统信阳毛尖仍坚持摊铺、筛选、定型、搓捻、抓条、烘烤、泡茶、复烘等老制作工艺。
其中,柴火锅炒茶和木炭烘茶这两个步骤最能决定一杯毛尖的味道。
经过活火淬炼的茶叶变得更加透明、均匀,这与市场上绿、香、“小浑”的毛尖茶叶低温短时炒制不同。
信阳毛尖经过木炭反复慢烘,增加了茶叶的花香和果香,不易吸潮变味,更耐贮藏。
经过耐心细致的等待,茶叶自然超越了所谓的“小浑”味。
信阳人爱喝茶,喝的茶可俗可雅。无论是珍贵如金的明前茶,还是大叔大水杯里的碎茶,都是信阳人珍视的茶。
抛开一味追求“小浑”,品尝一杯正宗的信阳毛尖,才是信阳人最大的休闲。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