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茶文化交流关系介绍
韩国与中国毗邻,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在部落、经济、文化上就有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悠久的文化交流之一。尤其是作为中韩文化交流的纽带,茶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中韩两国在茶文化方面的交流关系。
中国是茶的祖国,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时,更早地传到了朝鲜半岛。中韩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源远流长,延续了一千多年。从汉魏两晋南北朝到隋朝,中国饮茶习俗从巴蜀地区传播到中原广大地区,茶文化从萌芽逐渐发展起来。当时朝鲜半岛可能接触到中国人喝茶,但没有可靠的文字记录所以被忽略了。下面从高丽志留世、朝鲜和近代四个时期来描述朝鲜茶道的形成和发展。
新罗统一时期
在中国的这个时期,饮茶的习俗开始流行,中国茶道——煎茶道形成并流行,茶文学兴盛,茶具独立发展,茶书画起步,茶馆萌芽,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一)新罗饮茶的开始
6、7世纪,前往中国求佛的新罗僧人中,《高僧传》所列僧人有近30人,其中大部分人在中国潜心学习10年左右,然后回国传教。他们在唐朝的时候,当然会接触到喝茶,回国的时候也会把茶叶和茶叶的品牌种子带回新罗。韩国金富士《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茶出德王。罗马尼亚第27代王后珊德于公元632-647年在位。朝鲜通识大师《三国遗事》所收录的金所写的笔记《驾洛国记》中写道:“老了,酿糯米饭,配以饼、米、茶、果、普通羞等。而且不会每年都降。这是开罗王寿禄的第十五代子孙,新罗第三十代文武国王即位(公元661年)。寿禄王庙在新罗祖庙合祀时,沿袭祭祖仪式,以茶为祭品。所以新罗饮茶不会晚于7世纪中叶。
(二)新罗饮茶的发展
在宫廷里,新罗的大多数国王和王子都依赖茶,而茶是祭祀中最重要的东西。第三十五代敬德王(公元741-765年在位)每年三月初三在正殿正门外召集百官举行茶会,给臣民敬茶;在宗教界,与鲁豫同时代的钟繇和尚,擅长品茶。每年三月初三,九月初九,他在青川南山三花岭的田间准备茶具,给弥勒佛敬茶,钟潭曾为景德镇王煎茶。仙人花郎喝茶是为了练气,花郎里有四个仙人在普京台外的石炉里泡茶。曾经在大唐做官的新罗秀才崔致远写信说,他把中国的茶叶和中药带回了家乡。每次拿到新茶,他都会用文言文表示高兴,给禅僧或羽生结弦的人敬茶,或者自己喝,解渴或忘忧。崔致远自称道家,但思想倾向儒家,被尊为“海东孔子”。
(三)新罗茶风的繁荣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年:“冬十二月,使臣赴唐朝贡,文宗召林德堂,宴穷。早在唐代,大连就带来了茶籽,王的使命就是在地理山上种植。德王可得茶,至于这繁华。新罗善德皇后27代之前,就有茶了。只有这样,它才能占上风。新罗第四十二代王兴德三年(公元828年),新罗使者金大连得到了唐代的茶籽,种下了茶树
当时罗的新饮茶法,采用了唐代流行的饼茶汤法。将茶叶磨碎,在茶壶中煮沸,然后放入茶碗中,用勺子饮用。唐人崔致远时,写《谢新茶状》(见《全唐文》),其中有:“金鼎煮青乳,玉瓯煮香膏宜,描述炒茶之法。在崔致远为创建双溪寺的新罗国主鉴真(公元755-850年)所写的碑文中记载:“以中国茶为供,以俸禄为石壶,烹屑而成,谓:‘不知何味?只有肚子!”忠于习俗,诸如此类。建安大师在公元804-830年求学于唐朝。“煮屑就是把茶叶磨成罗成粉,放在石锅里炒茶。我在唐僖宗的时候,崔致远在唐朝,正是唐代炒茶法盛行的时候,所以回国后带回了大唐的炒茶法。
新罗统一初期,传入中国饮茶习俗,接受中国茶文化,是新罗茶文化的萌芽期。然而,在当时,喝茶仅限于皇室成员、贵族和僧侣,茶被用来祭祀佛陀。新罗统一后期是新罗全面输入中国茶文化的时期,也是茶文化发展的时期。饮茶从上层阶级、僧侣、文士传播发展到民间,开始种植和制茶。在喝茶的方式上,我们模仿唐朝的炒茶方法。
总之,在新罗统一时期,新罗接受并引进了中国茶文化,开始了自己茶文化的发展。首先,饮茶传播开来,在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流行开来。同时开始种植制茶,饮茶的方法沿袭了唐代的炒茶方法。
两个高丽王朝时期
在中国这一时期,点茶的茶道形成并流行,茶文学和茶品牌文化日益繁荣,茶馆兴起,茶书画兴盛,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二次高峰。
朝鲜王朝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是朝鲜半岛茶文化和陶瓷文化的繁荣时代。朝鲜茶道——茶道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茶道在皇室、官员、僧侣、民间都很流行。
(1)皇室和宫廷的茶文化
每年都有两大节日:元宵节和八俗节。元宵节为2月25日为释迦牟尼,八俗节为祭神而设,秋季11月15日祭祀五岳、名山大川之神及龙王。国王向释迦牟尼佛敬茶,向诸神祈祷。
王子生日宴,王子与公主册封日,公主吉日都有茶道,君王与臣民的宴会都有茶道。茶道也在宫廷的其他仪式中举行。
(二)佛教茶文化
以韩国佛教为国教,佛教氛围兴盛,禅宗兴盛,禅宗风格扩大。中国禅宗茶道传入韩国,成为韩国佛教茶道的主流。唐代淮海禅师制定的《百丈清规》,宋代的《禅苑清规》,元代的《敕修百丈清规》,《禅林备用清规》传入韩国,韩国僧人模仿中国禅宗的茶道,建立了韩国佛教茶道。比如流传至今的“八正禅茶道”,就是以茶道为中心,以茶艺为辅助形式。表演者席地而坐,注意方位和朝向。
高丽王朝和新罗王朝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茶是供佛用的,而且僧侣们也将茶道用于自己的修行。真和尚想实现赵周“去吃茶”的目的,是《茶偈》,说“童声散雾,茶香煮来,沿石径散风。刚进白云山,我已经和尼姑庵里的翁老师汇合了。
著名诗人、学者、朝鲜茶道精神的集大成者李奎报(1168-1241)也将禅修与饮茶联系在一起。他的诗有:“曹安将来作退路,塞弗
在朝鲜时代,人们可以买茶喝。茶用于仪式,婚礼和葬礼,祖先崇拜,神崇拜,佛崇拜和祈雨。
(5)饮茶方法
朝鲜时期,早期的饮茶方法继承了唐朝的炒茶方法;中后期采用宋代流行的点茶法。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宋朝使者许婧一行访问朝鲜。后来徐写了《石鼎煎茶》,但是图丢了,只流传文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注:“土茶,味苦,不能进口,贵的中国蜡茶和龙凤礼品组。除了锡,商人也卖。所以最近喜欢喝茶,受益茶具,金花黑灯,飞色小欧,银灶汤锅,都是偷汉制。当时中国的饼茶是最贵的,茶具和饮用方法都沿袭了中国的制度。惠宗统治时期,是中国茶叶订购的高峰期。赵霁本人就是点茶高手,亲笔写了《茶俎》。高丽接受中国茶道的时间不迟于北宋惠宗。
李奎报在他的诗《大观茶论》中说:“如果你把一块石头砍成弧形的轮子,转来转去就烦了。研究出青香尘,对我儿子有益。用石磨研磨绿香茶粉。李仁老(1152-1220) 《谢人赠茶磨》诗:“风车轮飞月斧初,不顾蚁迟。戏从来没有真正舒服过,晴天打雷下雪。唐代炒茶的茶粉,可以研磨;宋代泡茶用的茶粉,必须是研磨过的。因此,众所周知,当时在韩国点茶是很流行的。
朝鲜时期,朝鲜半岛上茶文化兴盛。前期流行炒茶道,中后期流行一些茶道。茶具文化也极为辉煌,并影响日本。韩国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开始形成自己的民族茶文化,茶道就是代表。
总之,宋元时期,韩国在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开始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茶文化,茶道就是其中的代表。朝鲜时期是朝鲜半岛茶文化最辉煌的时期。
朝鲜三代与李朝
这一时期,中国明末清初,散茶的制茶渠道形成,取代面饼而流行,紫砂茶具占主导地位。茶文学艺术兴盛,茶馆兴盛,形成了以制茶之路为中心的中国茶文化第三次高峰。清朝中期以后,中国茶文化由盛转衰,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茶文化衰落。
朝鲜王朝时期,16世纪初,受明朝茶文化的影响,饮茶相当流行,散茶壶、捏茶等方法在韩国流行。始于新罗,兴盛于韩国的韩国茶道,随着茶道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完备。朝鲜中期以后,酒的流行和清军的入侵导致了茶文化的衰落。到了朝鲜王朝后期,在丁若镛、崔屹、金正惠、一草大师等人的热心维护下,茶文化逐渐复苏。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字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还有《僧院茶磨》,韩国第一茶书,遗憾消散了。金正惠(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龄的哲学家。他曾得到清代考据大师翁方纲、阮元的亲自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很深的造诣。有很多关于茶的诗代代相传,比如《东茶记》诗:“白吃赵州菜在眼前,烧芝华士稳在手中。喝完你的耳朵,你的耳朵越来越软,春风是不一样的。禅师一草(1786-1866)师从丁若镛。40年的茶生活,悟出了禅宗神秘茶牌道的精神,写出了《留草衣禅师》、《东茶颂》,成为韩国茶道精神的伟大总结者,被尊为茶圣、丁若镛。
《茶神传》年(公元1454年)记载庆尚道6处,全罗道28处
在李时期,中国的制茶方法被引入并被茶道所采用。但是炒茶和点茶同时并存。韩国茶文化在吸收消化了中国茶文化后,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民间饮茶风尚衰落后,茶精神达到顶峰。韩国茶文化由盛而衰,由衰而兴。
现当代时期
当代是指20世纪,在此期间,韩国茶文化一直在独立发展。
在日本统治韩国时期,中国47所高等女子学校中的大部分都开设了茶道课,但茶文化发展缓慢。1945年光复后,茶文化复兴,饮茶风再度盛行,朝鲜茶文化进入复兴期。
这一时期,韩国茶人出版了《东茶记》 (1973),成立了茶道大学,成立了各种茶文化团体,并于今年创办了《东茶颂》杂志。
韩国茶学大师韩雄彬先生不仅将《陆羽《世宗实录》翻译成韩文,还积极搜集茶文化资料,撰写中国茶文化史,确立了韩国茶文化要在中国寻根的思想。
百岁茶星、朝鲜茶人联合会顾问、陆羽茶经研究会会长崔桂永先生早在1934年就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八年。他深入中国主要茶区,致力于中韩茶文化研究,出版了《东国舆地胜览》、《韩国茶道》、《茶的世界》等书籍,翻译了《明代许次纾《茶经》、《当代庄万芳《锦堂茶话》等书籍。崔贵勇先生特别重视与中国茶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90岁之后,他依然四次来到中国,令人钦佩。
精通茶道、卓有成就的韩国国际茶道协会会长郑相九先生翻译的《现代人与茶》共十二章,包括《中国茶道精神》和《中国茶文化概述》,内容丰富。近年来,他经常率团来中国表演韩国传统茶道。
还有韩国国际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石龙云大师、韩国茶叶协会会长朴秦权先生、韩国茶文化学会会长尹炳祥先生、韩中茶文化研究所所长金宇信先生、韩国佛教春秋学会会长崔熙焕等多次来华进行广泛深入的茶文化交流的韩国茶人,推动了中国当代茶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同时,一些中国茶人和茶文化学者如王家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前会长)、陈文华(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俞越(江西省民俗研究中心主任)、董树铎(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童启清(浙江大学教授)、夏涛(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等也曾访韩交流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