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白茶简介
岑巩县茶产业正朝着生态健康方向发展。
白茶“联姻”:食用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现代白茶简述
现代白茶古代白茶没有严格的工艺要求,也不自成体系。称之为白茶生产的雏形更为准确,而配制和品质更为系统的白茶才是现代白茶。关于现代白茶的发源地有很多说法,认可度较高的是现代白茶发源于福建建阳。白茶最早由肖瓮的曾祖父于清朝乾隆三十七至四十七年(17721782)创制(林金团,1999)。当时是用当地菜茶的嫩芽、嫩叶制成,历史上称为“南坑白”,“南坑白”属于工美级别。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以菜茶(性群)的壮芽为原料,创制银针白毛。大约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种在福鼎县繁育成功,于是在1885年,福鼎大白茶品种的壮芽被用作原料,菜茶因其芽极小而不再使用。
岑巩县茶叶产业朝着生态健康方向发展
近年来,岑巩县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产业资源,优化茶产业结构,选择以企业带动的方式推进龙头企业培育谋求发展。天马镇茶场改造扩建,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秦雨崔涯、秦雨毛峰、秦雨高青等优质茶叶,使茶产业向生态健康方向发展。去年,岑巩县新建了6500亩茶园。除了种植当地茶叶外,还引进了福鼎大白茶和龙井4号。
安吉白茶等名优品种,通过示范,推动9家茶叶生产企业规划发展茶叶种植面积8万多亩,成为黔东南州产茶大县。目前,岑巩县茶叶种植面积3.7万亩,茶园生产面积2.27万亩,被国家有关部门认证为无公害茶园。去年,岑巩县春夏茶总产量达145吨,产值1259.6万元,带动3600名茶农增产增收,岑巩县茶产业呈现后劲十足的良好态势。
白茶“联姻”食用菌 农民增收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福鼎市店头镇官洋村名优食用菌生产基地。菇棚里,一袋袋菇棒整齐地排列着,棒上的浅棕色白茶菇打着伞,清香诱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蘑菇并包装。基地负责人叶说,第一批白茶菇大丰收,标志着利用白茶树下脚料生产食用菌的技术通过试验培育成功。白茶与食用菌“联姻”,农民增收新途径。据叶介绍,从2015年开始,他所在的公司在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福鼎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实验茶副产品与食用菌种植基地原料的结合,并进一步延伸触角,将目光投向了白茶较大的未利用枝梗,试图“变废为宝”。2018年规划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目前,基地培育的5万多袋白茶菇棒已进入盛产期,首批菇棒陆续挂果,品质优良,受到市场青睐。白茶和香菇前景广阔。今后,企业将发挥“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大投入,扩大生产,带动当地及周边村庄的贫困户和普通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