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瓷茶具的历史发展
令人眼花缭乱的玻璃茶具,古代玻璃
搪瓷茶具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搪瓷茶具以坚固、美观、轻便、耐腐蚀而闻名。传说它起源于古埃及,后来传入欧洲。然而,今天使用的大多数铸铁搪瓷是在19世纪初由德国和奥地利制造的。珐琅技术大概在元代传入中国。在明朝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中国创造了一种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是中国珐琅业的开端。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真正开始制作珐琅茶具,已经有70多年了。在琳琅满目的珐琅茶具中,有堪比瓷器的仿瓷茶杯,有艺术感极强的网眩茶杯,有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蝴蝶形茶杯,有便携式保温茶杯,有彩色珐琅茶盘,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搪瓷茶具传热快,容易燃烧,放在茶几上容易烧坏桌面。另外“社会价值”较低,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用于家里招待客人。
黑瓷茶具历史发展
黑瓷茶具黑瓷茶具始于晚唐,盛于宋代,延续于元代,衰落于明清。宋代福建盛行斗茶。茶客根据经验,认为建安窑生产的黑瓷茶杯最适合斗茶,所以出名。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看茶面和汤花的色泽均匀,以“鲜白”为先;第二,看汤花与茶杯交界处有无水印,早晚都会出现,以“杯上无水印”为重中之重。黑瓷茶具“褐中带白,其痕易查”。而且黑瓷茶具风格独特,古朴典雅,磁性厚重,保温性能好,因此受到斗茶专家的珍爱,成为宋代瓷器茶具中品种最多的。明代以来,由于“烹”的方法与宋代不同,黑瓷灯“不宜用”,只作为“备”用。
通透夺目的玻璃茶具古之琉璃
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皇家茶具中,已经有上釉的茶杯和茶托。虽然形制简单原始,质地略浊,透明度低,但却是茶具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证明釉面茶具最迟始于唐代,是现代玻璃茶具的始祖。琉璃在古代是一种罕见的东西。它的质量是透明和明亮的,它的颜色是光滑的。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曾为其题诗:“色同冰,无物离尘。象宴不能见,玉人必正。”赞美琉璃的光彩和美丽。皇室选择它来供奉佛祖,足见其价值。到了宋代,出现了独特的高铅釉器;到了明代,民间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釉陶作坊。在清朝,北京还有琉璃厂.但在古代,釉陶价格太高,很难普及到民用。产品以工艺收藏品为主,仅出现少量茶具,未能形成釉陶茶具的大规模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