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泡茶的技巧。
六大古茶山之一的悠乐茶山的地理起源
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阶段:魏晋采茶制饼
学习窨茶技艺
林德金,从小家境贫寒,11岁去福州当服务员,15岁被介绍到后洲茶铺当学徒,5年后被老板送到洪山桥广益茶厂当监工,学习制茶技术。从此,林老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天喝茶成了他的爱好,也练就了很高的品茶功力。比如茶的颜色可以准确的分辨出茶叶的产地,茶的气味可以分辨出花茶的等级,茶的味道可以分辨出厂家的名称,这在福州茶业是有口皆碑的。1980年,林老退休后,留在厂里当技术顾问。据林德金介绍,从解放前到1990年,福州茶店主要经销茉莉花茶,花茶的加工点大多集中在南台岛,因为那里的环境和气候适合茉莉花生长。当地农民以种植橘子和花卉为生,俗称“一红一白”,其中红指橘子,白指茉莉。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茶山的地理渊源
茶山名:悠乐解说:基诺族的世居地,以前叫悠乐茶山地理:景洪市基诺族乡。基诺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是六大古茶山中现存最大的古茶区,海拔575至1691米,平均气温18-20度,年降水量1400毫米古树起源:龙帕、司徒老寨、瑶卓、八漂等茶山历史:相传基诺族是诸葛亮军队的后裔,基诺山种茶历史很悠久。清代游乐山出产大量羊毛,主要用于伊吾、伊邦等地的加工。著名的“科兴”茶砖是由悠乐茶制成的。现状:古茶园多分布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占地面积约3000亩,有许多留下来的上百年古树。因其交通便利,近年来出现过度采摘,茶叶质量下降。茶叶特点:与易武相似,但略苦,更好回甘,山韵明显,水质略稀。
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阶段魏晋采叶作饼
到了三国时期,人们的饮茶已经从生食、生煮、晾晒、采集,再到饮菜变成了饼茶。三国时期魏国的《张仪《广雅》中有这样的记载:“京巴采茶为饼,以米糊为料。”人们先把采来的茶叶做成饼,晒干或晒干。喝的时候,他们把它们磨成粉,冲泡,和配料混合做成汤。张仪《广雅》的这段记载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茶叶加工记录。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萌芽阶段。根据文献记载,汉代以前乃至三国时期的茶史资料非常匮乏,所以我们无法确定这种饼茶是用什么样的加工方法制作的,也不知道采集的茶叶可能是经过蒸煮或微沸软化后压成饼状,然后晒干或晒干。但晋以后,随着中国各地茶文化与社会生活及其他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和互动,越来越多的文人加入到饮茶的行列。晋代不仅有《登成都楼》、孙初《出歌》等描写茶的诗歌,也有杜预《荈赋》等专门描写茶的文学作品。由此可以推断,文人与茶的不解之缘始于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