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抱儿钟秀”黄芽贡茶的传说

2020-06-22 21:18分类:茶历史 阅读:

 

公元641年,唐太宗之女24岁的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成亲,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的大量物品中就有寿州茶叶籽。

据唐翰林学士李肇所着的《唐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今安徽霍山),此邕湖者(今湖南岳阳)。”又据《唐国史补》记载,唐代贡茶有十余品目,霍山黄芽位列前六。

民国四年,《霍山县志》记载,公元1915年,霍山“抱儿钟秀”黄芽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金奖”。

是什么原因使霍山的茶叶远赴西域?又是谁制作的霍山黄芽在大唐盛世成为贡茶?“抱儿钟秀”黄芽茶又为何能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故事还得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妹李翠莲说起。

话说大唐太宗皇帝登基之后,改元贞观。是时百姓安居,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后人称之为“贞观之治”。唐太宗的御妹玉真公主李翠莲出生在帝王之家,自幼淡泊名利,敬佛修善,经常出没于京城大小寺庙之中。虽贵为公主,但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在唐太宗为玄奘法师西域取经饯行的法会上,李翠莲巧遇一位霍山南岳庙的游方高僧。高僧见李翠莲面相慈悲,骨格清奇,便对李翠莲说道:“公主出身豪门,心怀慈悲,幼时即结佛缘,甚是难得,如能在东南方出家修行,他日必成正果。”李翠莲听了高僧一席话后,更坚定了她出家修行的决心。于是,在一个秋阳高照的日子,她悄然离开京城,千里迢迢地来到霍山,在霍山县令和南岳高僧的帮助下,到了挂龙尖上的一座庵庙削发为尼,当上了住持。

由于庵庙规模不大,年久失修,李翠莲决定对庵庙进行维修和扩建。这样,扩建后的庵庙有前殿、中殿、后殿,东、中、西厢房数十间房舍,四周围有院墙,分东、南、西、北四门,墙壁均用块石垒砌,风格独具,气势宏伟。由于庵庙建于挂龙尖一山之巅,这里松竹繁茂,怪石嶙峋,泉水淙淙,终日白云缭绕,李翠莲在庙宇建成之际,欣然挥毫写了“万里晴空红日近,一庵高踞白云深”的对联,贴在庙门两边的门框上,由于联语有“白云庵”三字,故此庙从此就叫白云庵了。

冬去春来,李翠莲在白云庵修行已有数年。她在京城时虽不食荤,却酷爱饮茶。小小年纪几乎饮遍了国内名茶。霍山是着名的黄芽茶之乡,每到春季,姑娘媳妇们纷纷上山采茶,男子汉们在家中忙于烘制黄芽茶。此时的霍山城乡真个是“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李翠莲在诵经弘法之余,也带领众尼随当地茶农一起采茶制茶,乐此不疲。李翠莲在采茶制茶之初,遍访当地茶农,虚心请教采茶制茶的经验。晚上,李翠莲在灯下细心研读陆羽《茶经》。几年后,李翠莲终于悟出茶叶制作的精髓,总结了一套完整的采茶制茶方法和加工工艺。她制作的茶叶有一种独特的清香之气,得到当地茶农的赞赏,经常向她讨教制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天,一位农妇捧着一包自制的生茶,请李翠莲品尝指导。李翠莲品尝之后甚是惊讶。见此茶虽然制作粗糙,但茶质甚好。急问农妇此茶产于何处。农妇答道,此茶产于抱儿峰(今霍山太阳乡金竹坪附近)。李翠莲又问,何为抱儿峰,峰在何处。农妇答道,说起抱儿峰,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呢。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安化黑茶 千年名茶 “饮”领健康

下一篇:贵定云雾茶的典故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