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祁门红茶非遗保举人遭举报 缘起两公司明争暗斗

2020-07-07 20:08分类:祁门红茶 阅读:

 

  茶汤呈在配套的白瓷碗里,按照泡数次序排下去,琥珀光泽,一道特殊的金边在杯中形成,这是好红茶才有的特征。

  英国人简·比特格雷写到,在英国,老派的人喝到好的祁门茶的时候一定是清饮,害怕奶和糖的味道掩盖了香气。

  这种红茶自1875年问世后的主要销售对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象就是英国人。得益于祁门当地的红黄土壤和云雾缭绕的气候,酝酿了这种持续而绵长的香气,英国人对于茶内蕴涵的香气无法命名,干脆就以产地名之,“祁门香”成为世界红茶香味的一种。

  100年以前,有着独特香气的祁门红茶在巴拿马—太平洋(10.59, 0.65, 6.54%)国际博览会上一举拿下了金奖。100年后的今天,在祁红的故乡,安徽省祁门县,一场关于祁红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争斗拉开序幕。

  是商业纷争,还是传统之争?这个有着百年辉煌的祁红,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又为何在今天,沦为商业竞争的工具?

  举报

  2015年11月27日,安徽省文化厅在官网上公示了“安徽省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名单中“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的推荐人为王昶,紧接着,当地9名祁门红茶技艺传承人开始实名举报王昶资格造假。

  12月4日,祁门县城飘着小雨,9名举报人之一的汪权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祁门当地最有名的茶叶市场——金东大市场中,提起举报的事情,汪权还是难掩激动。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汪权说。

  汪权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不管是作为祁红市级传承人,还是作为祁门茶厂的一名老职工,看到王昶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资格时,都觉得很惊讶。

  对于王昶作为祁门茶厂的学徒一项,汪权和其他8名举报人认为最为荒唐。“我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进厂,是茶厂的老人了,从来不知道厂里有这个人。”汪权说。

  同时,举报称王昶虚构是陈季良先生的徒弟一事,陈季良是祁红制茶泰斗,自上世纪50年代起即任祁门茶厂技术副厂长直至1982年,随后任技术顾问至1988年6月退休,1993年去世。

  面对举报,王昶回应称,自己从未说过是茶厂老职工,至于跟随陈季良学徒一事,到1983年前后,因结识陈季良的儿子,机缘巧合得以跟随陈季良学茶。

  对于两方的争论,祁门县文化局局长李文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省文化厅已经派人调查,但相关的结果暂时还没有对外公布。

  看到这样的纷争,祁门茶厂原工会主席、销售科长童其超更多的是心痛。

  “我不关心他们两家谁对谁错,各有各的理由,调查结果自然会有有关部门公证,我只是想说,这样的闹剧对祁红整个行业发展没有什么好处。”童其超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作为一名祁门茶厂的老人,童其超对祁红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不希望曾经没落的祁红现在靠这样的丑闻出名。

  9名举报人,曾经都是童其超在老祁门茶厂的同事,其中,闵宣文、陆国富等人,还曾经和童其超同一办公室多年。

  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祁门红茶,在经历没落之后,一直默默无闻,而这样一则传承人举报的消息,把祁红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同处舆论风口浪尖的被举报人王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其父亲曾是当地一家茶厂厂长,他也是在茶园里长大的。

  “我两岁就被母亲带到茶园,从此与茶为伴,后来创办自己的茶厂、公司。”王昶说,那些举报自己造假的举报内容并不属实。

  尽管争论还在继续,调查也还没有定论,但在祁门的大街小巷,祁红非遗传承人举报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窝里斗。”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俞中磊在祁门当地的论坛祁门人网上留下这三个字。

  和被举报人王昶同龄的俞中磊做茶叶也有二十几年,现在经营着自己的茶铺,作为昔日老祁门茶厂的职工,俞中磊对祁门红茶有着深厚的感情,这场举报,被他称为两家企业的一场闹剧。

  是非功过,童其超不想评说,但是他疑问的是,在祁红没落的那些年,为什么这些人都不在,而在祁红刚刚有了一些起色之后,就曝出了这样的新闻。

  争斗

  童其超所说的起色,指的是自老祁门茶厂改制后,民营茶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因为比较分散难成规模。

  直到天之红和祥源两大品牌的出现,祁门红茶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又开始崭露头角。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欢迎咨询茶知识!下面文章希望你喜欢

下一篇:祁门红茶没正山小种好喝?要看个人口味!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