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与佛家文化(上)

2020-06-22 21:14分类:茶历史 阅读: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中,为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所创立。

与佛教的渊源关系

一般认为,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公元二世纪开始,分别南传到现今中国云南的傣族居住地区(小乘),以及中国汉族、藏族、蒙族等民族居住区(大乘)。以后,佛教很快就与茶结缘。

茶与佛教的渊源关系,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茶是僧侣生活的需要佛教坐禅饮茶是僧侣与茶结缘的开始。据《晋书?艺术传》载,东晋(317∽420)僧人单道开(今甘肃敦煌人),他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坐禅十分刻苦,不畏寒暑,经常昼夜不眠四十余万言,以“饮茶苏”解困,防止睡眠,表明佛教僧侣饮茶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坐禅修行。《续名僧传》说,南朝宋(420∽589)释法瑶,精通茶性,由于洁身修性,以茶养生,用膳时总要饮些茶。元嘉年间(424∽453)法瑶到武康(今浙江德清)小山寺修行。由于长期饮茶,身体健朗,活到七十九岁时,齐武帝还传旨法瑶,让他作为长兴地方官“致礼上京”。又据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载,唐大中三年(849),东都进一僧,是年一百二十余岁,宣帝问他,“服何药而至此?”进一答:“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本好茶,至处唯茶是求。或出,亦日进百余碗。如常日,亦不下四五十碗。”宣帝(李 忱)闻听此言,才知长寿秘诀,“赐茶五十斤,令居保寿寺。”足见其时,僧侣饮茶,有利养生健身,乃是生活的需要。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写道:“(唐)开元中(714─740),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终使僧人按佛法要求,饮茶成为僧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众多高僧对茶的推崇,终使茶成了养身修性健体之物。表明在唐代前期以前,僧侣饮茶的初衷,多处于饮茶符合佛教戒规,又有利于佛教生活的开展。其时饮茶,主要是出自僧侣生活的需要。

2、饮茶成为“和尚家风”

佛教认为茶是一种养身修性健身之物,于是饮茶便成了“和尚家风”。据宋代普济的《五灯会元》载: “问如何是和尚家风? 师曰: 饭后三碗茶。” 其实, 在僧侣生活中, 何止三碗茶呢?

据宋代道原的《景德传灯录》载: 说和尚的生活是“晨起洗手面、吃茶,吃茶了事, 归下去打睡;起来又是洗手面、 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上堂吃饭,饭后洗手面、吃茶,吃茶了东事、西事。”总之, 静心、净性,事事与茶相关, 僧侣在生活中离不开茶,茶是生活的重要内启。为此, 饮茶便成了寺院的食规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宋代, 在中国许多寺院中, 形成了一套肃穆庄严的寺院普茶仪式,最有名的当推杭州余杭径山寺茶宴和四川名山永兴寺食规。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武夷山大红袍母树的传说故事

下一篇:宋代点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