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籍中记载的茶功效
1. 唐代以前及唐代记述
自汉代以来,很多历史古籍和古医书都记载了不少关于茶叶的药用价值和饮茶健身的论述。《神农本草》中称:“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华陀《食论》中称:“饮真茶,令人少眠。”《广雅》称:“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桐君录》中也记述:“又巴东别有真香茶,煎饮令人不眠。”晋代张华《情物志》说:“饮真茶,令人不眠。”梁代陶弘景《杂志》说:“苦荼轻身换骨。”
唐代是茶叶发展较快,饮茶逐渐普及的朝代,斐汶《茶述》中就记述有: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
唐代陆羽,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的作者,他对茶叶的饮用及其功效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新修本草?木部》记述:茗,苦荼,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荼,主下气,消宿食。又称: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
《枕中方》也称:疗积年瘘,苦茶、蜈蚣并炙,令香熟,等分捣筛,煮甘草汤洗,以末敷之。这是古时茶叶治疗外科病的记述。
《孺子方》中称:疗小儿无故惊厥,以苦荼葱须煮之。这是古时茶叶治疗儿科病的一例。
唐?孟诜《食疗本草》记述: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煮取汁,用煮粥良。又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这表明,唐代时已有用茶煮粥作食疗。并主张现煮现饮食,以增疗效。
唐 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更有具体的论述:茗,苦,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宜热,冷即聚痰,是茗嫩叶,捣成饼,并得火良,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不睡。这不仅复述了古人的饮茶功效,而且总结出长久饮茶有助减肥健体。
唐代是佛教和社会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佛门僧徒,文人墨客饮茶已成风尚,他们喝茶的目的,一是为了消遣,另外则是为了提神,很多古籍都有“令人不眠、少睡”的记述。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诗句称:“破睡见茶功”。
唐代顾况在《茶赋》中论茶功曰:“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这说明饮茶有消食去腻,解暑驱睡的作用。
上一篇:碧螺春的传说
下一篇:“雪水云绿”茶聚天地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