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马古道的概念与形成、变化动因

2020-06-08 02:25分类:茶马古道 阅读:

 

茶马古道,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人们的视野以后,就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于很多具体的问题,不同的学者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文化线路形成与变化动因、时空范畴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对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部分基本问题展开探讨,以期能够勾勒出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总体轮廓。

因全文较长,将分三篇发布。本篇为第一篇,将探讨的内容是茶马古道的概念辨析与形成、变化动因。

1.茶马古道的概念界定和形成原因

1.1 茶马古道概念的提出与辨析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云南大学、北京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的多位学者就在对西南地区开展大范围考察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茶马古道”的概念,用以概括古代大西南地区的主要贸易形式【1】

概念提出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都对茶马古道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发表了大量研究成果。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茶马古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含了178处于茶马古道相关的文物点,茶马古道主要的遗产点涉及川、滇、黔三省,共62个县(市、区、特区),空间范围广泛,遗产体系宏大。目前茶马古道项目也在积极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然而,对于茶马古道的概念、功能与性质、时空范畴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学界都还存在着大量的分歧。

整体上看,关于茶马古道概念的界定,目前分为两大阵营:

一种观点认为,茶马古道是古代西南地区各族人民通过马帮运输,将四川、云南等地的茶叶贩运到藏区进行销售的交通和贸易体系。(木霁弘、徐涌涛等,1987、1990)。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交通和贸易体体系(孙华 2012)。

两种观点的分歧关键点在于,“茶马古道”中“马”主要是作为运输工具还是贸易体系中的大宗商品而存在。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茶马古道是以贸易为主要功能和特征的文化线路,将贸易的大宗商品作为线路的名称,是文化线路类型的世界遗产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命名方式,如:丝绸之路、乳香之路、香料之路——内盖夫的沙漠城镇等。

(2)古代陆上贸易线路,大多都以马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如果“茶马古道”中的“马”只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而存在,那么丝绸之路是否应当改称“丝马之路”?

(3)由于藏区对于茶叶的需求和中原对于马匹的需求同时存在,不但造就了历史上茶马古道的长期繁荣,也极大提高了这一贸易体系类型的文化线路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茶叶和马匹共同构成的互市贸易系统才在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段中支撑起了“茶马古道”这一文化线路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演化。

所以,笔者认为,“茶马古道”出现、发展的大部分历史时段中,其能够繁荣都是以“茶马互市”这一贸易活动为根本动因的。然而,这并不是说,茶马古道在历史上只是作为“茶马互市”的运输和贸易体系而存在,在官方主导的互市贸易影响下,民间也会利用这一道路交通网络开展范围广泛的边境贸易活动。即使在“茶马互市”贸易停滞的元代和其最终消失的清中期以后到近代,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人民,也在利用这一交通贸易体系开展内涵丰富的商业和贸易活动,这一方面是因为旧有的边境贸易传统的惯性,更重要的是各族人民之间的物质资料交换的需求依然存在,因此也应看作“茶马古道”文化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茶马古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 茶马古道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唐代中期以后,藏区的居民逐渐形成了日常饮茶的习惯,但是,藏区并不产茶,需要通过跨境贸易从四川、云南等茶产地输入茶叶。

在农耕时代,马不但是重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也是古代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物资。优质战马的获取对于组建骑兵部队,从而与周边势力开展军事对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原地区并非优良战马的原产地,所以需要从周边产马区域输入。

中原王朝用“农耕区”的茶叶与西南“牧区”的马匹进行互市,成为多个朝代的一项重要国策,“茶马古道”这一商贸体系类型的文化线路由此产生。

1.3 茶马古道的狭义、广义概念和时间范畴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茶马古道 - The Ancient Tea Horse Road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