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2020-10-25 13:28分类:茶马古道 阅读:

 

普洱学院绝版木刻精品陈列馆里展示的版画作品(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云南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作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之地,普洱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面貌,也催生了茶马古道上的一项刀尖技艺——绝版木刻。

绝版木刻是在传统套色木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凸版技法,是相对于传统多版套色木刻能保留印版的特性而定义,由于在刻印完最后一版后不能留下再印,亦被称为“绝版套色木刻”。历经30余年的发展,普洱绝版木刻艺术对中国当代版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已成为中国四大版画流派之一。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张晓春创作超一个月的木刻版画作品《晚笛》,该作品在1990年获全国青年版画展优秀作品奖(一等奖)(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本土诞生 走向国际

“能够让绝版木刻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因为木刻技术。” 普洱学院绝版木刻研究所所长张晓春认为,在绝版木刻诸多的特性之中,鲜明的本土色彩是一大亮点。普洱波澜壮阔的大山密林,遝冈复岭的茶园林场,如梦似真的流霞浮云,繁丽浓艳的碧水红土……都能为绝版木刻艺术家们带来灵感。

张晓春的《晚笛》《牺牲品最后的慰籍》《山寨歌节》等早期的作品,就综合了普洱本土佤族、爱尼人符号中的色彩元素,融入原始木雕和刺绣图形的造型手法,将人和动物重叠处理、把原始抽象几何纹穿插进景物中,运用油画般的色彩及类似刺绣的三角刀法在画中交织,以燥动而热烈的色彩表现原始的野性与生命的张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洱绝版木刻的作者们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得大奖,印证了绝版木刻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和成就。魏启聪、贺昆和张晓春等一批艺术家的坚持和努力,让普洱绝版木刻逐渐享誉国内外。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2005年张晓春绝版木刻《蛮谣》获第17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铜奖(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在绝版木刻艺术家的影响下,年轻人也在不断学习探索,力求将普洱绝版木刻版画技艺传承和发扬下去。

10月13日,在普洱学院的版画工作室内,该校17级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的学生李春雷和他的同学正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

与其他画种不同的是,制作一幅绝版木刻版画通常要经过画稿、刀刻、调色上色、印刷等步骤。

除了工序较多,制作一幅木刻版画的周期也较长。李春雷称,他制作一幅木刻版画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内,版画专业的学生李军明使用滚筒涂抹油墨(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以前的普洱木刻版画多是以本土的自然风景或民族文化为主,那能否改变固有观念,尝试其他风格的版画呢?”李春雷在思考这个问题,并创作了令他较为满意的作品《战后》。

“战后的世界满目疮痍,一名男子坐在导弹上陷入沉思。地上满是残骸,旁边的秃鹫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李春雷介绍,《战后》运用了红色的背景表达激烈的视觉效果,倾斜的城市和被烟雾笼罩的天空凸显着战后的混乱状况,躁动而热烈的色彩给人警示。在普洱学院学习木刻版画3年以来,李春雷共制作了木刻版画300多幅。

据了解,近年来,普洱学院积极推动绝版木刻版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仅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就已培训了数百名学生。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在普洱学院版画工作室,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学生李春雷在制作绝版木刻版画(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成立基地 布局传承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普洱绝版木刻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2015 年12 月 25 日,普洱学院在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特色小镇挂牌成立了“普洱学院·那柯里绝版木刻教学学生创业创新教学实践基地”,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普洱学院投入资金、技术支持,进行“普洱绝版木刻”文化产业化实践、技术创新、教学实践、大学生实习及就业辅导等。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李春雷展示他的木刻版画作品《战后》(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普洱绝版木刻:茶马旧道上的刀尖身手

李春雷和同学印刷木刻版画(10月13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四川6个市(州)共建“茶马旧道”文旅品牌

下一篇:滇藏茶马古道旧驿奔子栏的“文艺复兴”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