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茶马旧道上的人间仙境(图)
俯视五彩池 。(姜跃斌 摄)
茶马古道上的璀璨明珠
说到松潘,不得不说大唐时期的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汉藏姻缘,当时吐蕃和大唐是亚洲两大可以互相抗衡的王朝,国力相当。贞观十二年(638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未允,发兵20万,顿于松州西境,唐王朝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率重兵迎战,与吐蕃大战松州,后因吐蕃后方发生内乱致其战败。但松赞干布已经达到炫耀实力的目的,于是退出松州,再次求婚,终于达成了与文成公主联姻,实行唐蕃合盟。
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至吐蕃,茶叶也被引入西藏。经过近百年的演变,茶叶逐渐由宫廷、寺院扩散到民间,成为藏族人日常生活中,和粮食一样“一日不可或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我国藏区地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干燥。当地人们膳食以青稞糌粑和牛羊肉为主,缺少蔬菜和茶。茶叶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茶碱等成分,可以弥补当地人高原生活中膳食结构的不足。古人云“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因藏区不能产茶,当地所需之茶全靠内地供给。与此同时,藏区的藏马和牦牛、虫草、麝香等土特产则是内地奇缺极需之物。为了在物质上互补,经济上互利,因而出现了以汉地之茶交换藏区之马的“茶马互市”。随着“互市”的形成,无数的商旅、驮队、马帮、背夫为了运送货物,披荆斩棘,开辟出了一条条连通青藏高原与中国内地交通的道路——“茶马古道”。
松潘地处川西北高原,岷江源头,是川西北牧区与农区的交界处和成都沿岷江通往甘青地区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有“定天下者,必先定四川,治四川者必定松潘”之说。秦汉时期已在此设置郡县,唐朝以来该地一直是川西北的军事、经济重镇和汉藏羌回民族文化交汇之区。
自唐宋“茶马互市”开展以来,松潘一直是“西路边茶”的主要贸易口岸和川西北汉藏回羌民族商贸的最大市场。在这里各族商旅互通有无,交流相聚,到二十世纪初,这里已是“人烟稠密,商贾辐辏,西陲一大都会”的盛况。
松潘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和川藏茶马古道西路边茶的总汇地,不但有丰富的茶马古道文化,更有许多独有的特点,沿岷江而下与古蜀文化关联的“松茂道”、跨越农耕与游牧文化的“甘松道”等线性文化,古城、古关、古镇、古寨、古街和茶市、牦牛驮队、回汉商帮等特色文化,以及伴随这一古道诞生的藏族茶文化等。它们都是松潘茶马古道文化的宝贵资源。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当时平羌将军丁玉在平定威,茂土官董帖里叛乱军,挥师北进,进驻松州之后,上书朱元璋建议在松州设置军卫。现在保存完整的松潘县松州古城城墙门堡就始建于松州卫和潘州卫合并之时。
松潘古城,其保存完整的城墙,无论是他的长度、高度、厚度,还是城门上精美的浮雕石刻,在民族地区都是首屈一指。城墙总长6.2公里,用本地烧制的青砖所砌,内夯土石而成,高12.5米,厚12余米,以糯米、石灰、桐油熬制的灰浆粘连勾缝,坚固如铜墙铁壁。据实测,东门(觐阳)宽6米,高5米,进深22米;南门(延熏)宽6米,高8.9米,进剩30米;北门(镇羌)宽6米,高5.8米,进深31.5米。三门数据均超过北京故宫及南京、西安明代之城门。
从松潘古城沿岷江北上大约20公里,便达川主寺,该寺坐落于岷山山前一个相当开阔的谷地之上、岷江由西北方向“穿梭”而来,流向谷地,折向南流。湔氐部落曾在这里建立西南地区最早的政权——蜀政权,汉代曾在此设湔氐县。
川主寺是丝绸之路河南道松灌支道沿线上非常重要的站点,因该寺地处山间谷地,人口稠密,经济富庶,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当年由南向北穿越岷山进入河南的客商,必须在川主寺储粮备牲。可谓“保障川主寺的稳定繁荣,就能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
上一篇:茶马旧道阅读原文及谜底
下一篇:蒋文中: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