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金骏眉:一款红茶的不测走红

2020-06-27 19:24分类:金骏眉 阅读:

 

“金骏眉”是一种怎样的红茶?是什么样的力量催生并催熟了它?

只用了5年,红茶“金骏眉”从问世到问鼎,这是一个奇迹。 

而更为奇迹的是,曾经专供外销的正山小种红茶,因“金骏眉”效应而成功撬开了内销的大门,两年前还在专心致志销售岩茶的武夷山人,不约而同地在自己“大红袍”、“老枞水仙”和“肉桂”的招牌上,恭恭敬敬地添上“金骏眉”和“正山小种”的名号——有着近500年历史的武夷红茶,却因为一新成员的加入才享受到一份迟到的尊崇,它该喜极而泣呢?还是该五味杂陈?

“金骏眉”是一种怎样的红茶?是什么样的力量催生并催熟了它?一种商品,如何附着了如许的江湖恩怨与人性纠结?

这真不是一句简单的“从前”就能开始的轻松陈述。

天赐骏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离去。

金骏眉的“推手”

“就像喝了蜜一样”,北京人阎翼峰这样形容喝第一泡“金骏眉”时的感受——这更应该是一种描述,因为他接着补充说,“我说的蜜可不是那些个超市能买到的蜜,而是武夷山特有的冬蜜,这种蜜不仅不太甜,甚至还有那么一丝苦味儿,但香啊!是那种沁人的花香与果香……”

阎翼峰是“金骏眉”的首倡者之一,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更是“骏眉”茶的命名者。

我和阎翼峰初次见面的地方有点奇怪,感觉是在一棵树上,实际是武夷山市一家餐厅的一间孤悬的包厢,当地人称之为“炮楼”,阎翼峰走进“炮楼”时,桌上的餐具哗琅琅一片山响,席间喝酒的人不多,阎翼峰叫了两瓶二两装的“武夷王”,自斟自饮。

能在武夷山邂逅阎翼峰,于我简直就是一种幸运。

听说是来写“金骏眉”的故事的,阎翼峰拍着我的肩说,“能说得清楚‘金骏眉’故事的,只有5个人:我,张孟江、马宝山,我们仨都是北京的,当年就是我们仨撺掇着要弄‘金骏眉’——那会儿还没这个名儿,我们只是说要用正山的芽头来做一种好茶——江元勋,正山茶业的老板,2005年就是在他的厂里制作出第一泡‘金骏眉’的;梁骏德,当年江元勋茶厂的制茶师傅,第一泡‘金骏眉’就是他制作出来的。”

后来,江元勋说阎翼峰的名单中漏了一个人的名字,叫孙连泉,也是北京人。

江元勋回忆说,“2006年,也就是‘金骏眉’问世后的第二年,我们厂总共制作了137斤‘金骏眉’,孙连泉一个人就买走了80多斤,全送到北京去了……孙连泉是北京茶王,如果没有他,‘金骏眉’不会有今天这样的红火。”

这6个人之间的关系现在比较纠结。

阎翼峰和江元勋的叙述都证实,几位北京人中,张孟江是领头的,2006年,据说是北大毕业的张孟江撰写了一份228字的《骏眉令》,将“金骏眉”制作的理、性、术做了一简明扼要的阐述。我抄了一份:

骏眉令

之理:金银铜,明雨夏;三三见九,九九归一;天赐骏眉落武夷,茶神嗅品不离去。

之性:清明,一芽,金骏眉,金骏眉冰,金骏眉饼;谷雨,一芽,银骏眉,银骏眉冰,银骏眉饼;立夏,一芽,铜骏眉,铜骏眉冰,铜骏眉饼。

之术:其一,半阴半阳晾芽青;其二,轻推重拉揉捻坨;其三,坨盖湿布酵七成;其四,低温无烟慢烘焙。天地人合和眉成。三工完,袋封冰之不化,眉冰成,力压型模复焙之,眉饼成。兮,神业也。

佚士茶人、翼峰、宝山兴悟

乙酉年二春

这份后来被视为文献性的《骏眉令》最后的署名,却没有江元勋所坚持的孙连泉,只有张孟江(佚士茶人)、阎翼峰和马宝山,三人的署名还分别盖有私印。

2008年4月,梁骏德离开了江元勋的正山茶业,据其自述是“受不了那个气”,回家第二天,就和他的两个儿子张罗着办自己的茶厂,现在他是桐木骏德茶厂的总经理。江元勋至今还记得老梁离开的日子是“2008年4月17日”,却不记得第一泡“金骏眉”是哪天制作出来的,当我问他是不是2005年6月21日时,他马上就问:这是阎翼峰和老梁他们说的吧?面带讥讽。

有一天,阎翼峰和梁骏德就“第一泡‘金骏眉’制作时孙连泉在不在场”这一问题发生了回忆上的出入,一个说:不在。另一个说:在吧?不然怎么会有第二年他跑来抢茶呢?那位就很肯定地说:当时不在,那年的下半年跟着来了一趟,于是第二年一开春就自个儿先跑来了。

这段对话中的“抢茶”细节,后来得到了江元勋的证实。

“2006年4月12日,孙连泉到了我们厂,我们是4月8日开始采茶的……后来等张孟江赶来时,那年制作的绝大部分‘金骏眉’已经被孙总买走了,这让他们很恼火。孙总是个通天的人,买卖做得很大,和王石是朋友……他后来把‘金骏眉’送到了北京的上层,把邓小平的女儿邓琳大姐请到了我们正山茶业,梁骏德家里挂着的和邓琳大姐的合影,都是他从我这里拷过去的……”

其实,在梁骏德的家里和江元勋的厂里,不仅挂着和邓琳的合影,还有他们各自和张天福与骆少君的合影,这两位是目前茶叶界的泰斗级人物。

根据双方的陈述,我大致做了个梳理:

2005年6月的一天,在几位北京人的强烈建议下,武夷山桐木村正山茶业江元勋手下一位叫梁骏德的制茶师傅,以当天下午刚刚从山上采摘的两斤半芽头茶青为原料,制作出了半斤左右的红茶,这种没有完全按照正山小种红茶传统的制作工艺来制作的新品种,被随后命名为“骏眉”——“眉”字好理解,应该是形容茶叶的形状;至于“骏”字,阎翼峰说是因为制茶师傅名字中有此一字,故命名之,而江元勋不同意这种说法,坚持该字典出“崇山峻岭”和“状如海马”,但同时也承认,第一泡“金骏眉”的确是梁骏德师傅做的。

阎翼峰同时算出,一斤“金骏眉”含48000个芽头。

按照《骏眉令》的说法,用清明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金骏眉,谷雨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银骏眉,立夏采的茶青做的骏眉是铜骏眉——现在市面上很少有“铜骏眉”的身影,梁骏德说:前面有金有银,铜就卖不上价格了,我们给它改了一个名字,叫“小赤甘”—— 而江元勋坚持2005年第一泡茶做出来时,就把这茶命名为“金骏眉”。

这几位北京人不仅是“金骏眉”的首倡和命名,更是这种茶最主要的市场推手,5年不到的时间,他们让这种红茶成为当下中国最红的茶。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金骏眉”商标之争,苦涩之后可否回甘

下一篇:一片一片似眉毛一样秀挺亮丽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