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为了“利川红”越来越红

2020-06-07 20:18分类:利川红 阅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静、张锐 通讯员张宝训

  暮春四月,武陵山里。

  湖北利川的片片翠绿茶园,铺在逶迤群山之上,与漫山杜鹃相映,犹如一幅泼墨洒落人间。

  2018年4月28日,“利川红”成为中印首脑东湖茶叙国事用茶。一夜间,“利川红”成“网红”,蜚声大江南北。

  因茶而兴,因茶致富。从2017年底到2019年底,利川市茶园面积由23.2万亩增长到25.8万亩,产量由1.8万吨增长到2.2万吨,产值由8亿元增长到12亿元,茶产业成为20万茶农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深耕品牌、提档升级、带动扶贫……近两年,利川抢抓机遇,让“利川红”行稳致远,越来越红。

  让品牌叫得更响

  2018年4月28日晚7点。飞强茶业董事长卓万凯,永远记得这一时间——央视新闻联播画面里,中印首脑东湖边茶叙,品鉴“一红一绿”。“一红”就是自己倾注多年心血的“利川红”。

  激动之后,更是平静。跟往常一样,晚上10点半,卓万凯发朋友圈统一致谢后,准时关机睡觉。躺下后,他陷入沉思,机遇与挑战并存,自己担子更重了。

  2019年,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利川红”被列为中国六大类茶中红茶类唯一品鉴用茶。

  “利川红”蜚声神州大地,成功跻身中国红茶领域第一方阵。

  市场为拳头,深耕品牌。作为“利川红”生产企业金利茶业,精心布局全国市场。2019年在郑州成立北方运营中心,相继在北京、天津等6个城市分设中心。

  创品牌不易,护品牌更难。

  为了防止品牌先乱、后烂,然后是臭的现象发生,利川市政府及茶产业相关部门,针对“利川红”申请地域品牌的保护,制定出台“利川红”产品质量标准。

  利川市茶产业协会制定使用“利川红”品牌的管理方法,为符合使用条件的40家企业颁发使用“利川红”的授权书。

  专注品质练内功

  遇上下雨天,不能收购茶叶制茶,飞强茶业首席制茶师邱建红,便一头扎进茶园,指导村民修剪茶树,规范种植。

  “好茶是制出来的,更是种出来的。”多年来,邱建红对茶叶品质要求严苛。

  为提升品质,忠路镇嘉润茶业谢文英多年致力于德米特认证。这是一项国际有机农业领域里首屈一指的标准体系。

  要让“利川红”行稳致远、扩大品牌效益,必须多措并举提升品质。

  2018年,利川制定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规划,宜茶尽茶、全域种茶,出台支持“利川红”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国家有机茶示范基地创建。通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的茶园面积达2万亩。

  利川与华中农业大学、恩施州农业科学院等签订战略协议,每年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撬动各类资金2亿元,用于茶园绿色化改造。

  在毛坝镇,30多名专业生态巡查队员,负责检查农残和除草剂的痕迹。飞强茶业等龙头企业与茶农签订生态协议,对农残检测合格的茶叶高价收购,对超标茶则采取禁入政策,一旦发现,永远拒收。

  村民致富黄金叶

  毛坝镇兰田村,坐落大山深处,有“利川红第一村”美誉。村民田本珍的家,被群山环抱。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垄垄翠绿的茶园。每年有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来茶乡避暑休闲。

  “冷后浑鲜叶每斤200多元,一亩能收入一万多。”田本珍说。

  田本珍有10多亩的茶叶,其中冷后浑就有2亩地。每年赶在清明节前后,她会采摘完鲜叶。忙完采茶,她就开始张罗农家乐的生意。经营有道,她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

  通过种茶,村民袁祖武去年脱了贫。今年,他还买了小货车,准备扩大产业,发展生猪养殖。

  东湖茶叙后,“天赐·冷后浑”成为高端红茶品牌中的紧俏货,基地农民因此大为受益。“利川红第一村”兰田村村支书刘胜祥介绍,“冷后浑”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1.5万多元,最高的有2万元。

  在扶贫中,龙头企业带动凸显。飞强茶业探索形成了“12854”产业扶贫模式,通过茶叶收购、技术培训等,开展造血式扶贫,助5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利川大力推进茶产业扶贫,让茶叶产业成为贫困户脱贫主导产业,7024户贫困户发展茶叶13811亩,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多方合力渡“疫”关

  今年春季,疫情对“利川红”产业冲击很大。

  “2月份销售额为零,3月份销售额为50万元。”看着这组数据,卓万凯如坐针毡。而去年同期,销售额达300万元。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利川红”“恩施玉露”等名优茶产销已靠近正常

下一篇:利川抗“疫”12时辰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