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盛世茶香 康熙皇帝御赐名
公元1699年仲春,康熙皇帝南下出巡,江苏巡抚宋荦诚惶诚恐迎接圣驾。为了能讨得圣心欢愉,深知康熙不喜铺张的宋荦,在康熙游览太湖时,便进献了当地著名绿茶——“吓煞人香”。康熙见此茶条索紧结、卷曲成螺,白毫显露,银绿隐翠,煞是可爱;其茶汤清香袭人,品饮之后只觉鲜爽生津。
康熙不禁龙心大悦,问此茶何名。宋荦奏曰:“此乃当地生产,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百姓称之为‘吓煞人香’”。康熙说:“茶是佳品,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朕以为,此茶即出自碧螺峰,茶又卷曲似螺,就名为碧螺春吧!”碧螺春的名号就由此而来。(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
作为中国当代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其历史可不止是从清朝开始,据资料记载,碧螺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其产自江苏省太湖洞庭山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历史上无数爱茶人士都视碧螺春为佳茗,更是有着“洞庭帝了春长恨,二千年来茶更香”的赞美之词。
碧螺春的品质特征——香高馥郁
由于洞庭碧螺春种的植区内,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树经受着花香果香的熏陶,加上太湖氤氲的水汽滋润,其香气品质得到升华,非常适合品饮者的感官享受。因此,“吓煞人香”就成为其最质朴的夸赞。
每年春分之时的气候依旧寒冷,很多茶树芽头刚开始萌发,碧螺春的采摘便已开始。由于温度低,茶树发芽率也低,而优质碧螺春的嫩芽长度要求为16~20mm,因此一款好的碧螺春原料来源十分不易。据统计,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需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芽头达到9万颗的记录,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茶可比。
不仅是采摘方面的与众不同,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也颇有特色。碧螺春大都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培干,所有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完成的,这也是碧螺春不同于其它绿茶的地方之一。
1998年,“洞庭山碧螺春”地理标志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2002年12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西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保护地域。因此,爱茶人士购买碧螺春时,一定要认准原产地认证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