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盘点2016:关于宁海茶产业的七个关键词

2020-05-22 13:58分类:行业资讯 阅读:

 

在过去的2016年,对于宁海种人来说,不算风调雨顺,但无论是茶企、茶农还是茶工,对于收入大多非常满意,展望2017年,甚至谈得上踌躇满志。县农林局茶叶产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宁海茶叶面积5.1万亩,投产4.9万亩;茶叶总产量5810吨,同比增加2.3%,总产值25905万元,同比增加5.8%”。记者走访了部分业内人士,将受访者使用的高频词提取了七个,作为对宁海茶产业2016年的回顾和未来的期待。

文/黄海清图/周衍平

一、倒春寒:

春茶产量、产值双双下跌

县农林局的姜燕华认为,年前和年后的低温,尤其是春茶开采时强烈寒潮的来袭,对我县早生茶树品种造成严重冻害,种植“乌牛早”等品种的茶场损失惨重,这是导致春茶产量、产值减少的直接原因。加上茶叶萌发晚,采摘期推迟3-5天;后期温度回升较快,采摘速度不及茶叶生长速度,导致春茶采摘期缩短约一周,大批名优茶来不及采摘。这双重因素造成2016年春茶总产量2224吨,同比略减;总产值19455万元,同比减少3.2%。

二、名优茶:

量减销售好,价格稳中有升

与周边的茶产区相比,宁海的名优茶始终以品质好,价格高著称。近年来,随着礼品茶市场逐渐萎缩,宁海名优茶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渐突出,不少茶农都是根据前一年的销量来采摘茶叶,甚至春茶没采完就弃采了。2016年,因为产量下降,名优茶尤其是高档名茶市场销售形势良好,部分茶场的产品甚至出现供不应求。全年全县名优茶产量830吨,产值19300万元。

 

 

吕先红、胡爱香夫妇是宁海不多的高山上的留守茶农,居住的磨石仓村如今只有三户人家四个人。他们的五六亩茶园散落在村庄附近的山坳之间,仍然使用茶铳、火塘等几百年前传统工具生产茶叶,茶叶没有品牌,使用的是农贸市场买来的简易包装,价格却能卖到名优茶的价格。2016年,他们制作的150斤春茶被老客户购置一空,收入明显好于往年。对于这个收成,他们非常满意。

三、大宗茶:

形势趋好,产能扩张

弥补名优茶产量、产值减少的是大宗茶。2016年,宁海中低档茶产销形势明显趋好,珠茶市场形势有所好转,烘青、珠茶、片茶等茶叶产量增幅较大。茶农夏秋茶销路打开,过去被废弃的茶叶原料成为额外的一笔收入,茶叶利用率大幅提高。

茶院的宁泽茶业有限公司去年生产了430吨茶产品,比前年增加了150吨,其中只有2吨是名优茶,主打产品是蒸青覆膜茶。蒸青茶原产我国,传授到日本后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日化、服装、医学等行业,而蒸青茶中的终端产品抹茶近几年是国际食品行业的新贵。这家茶叶公司自有的基地无法支持这样的产量,向其他茶场收购了1500吨的茶叶鲜枝,按照1200元每吨的最低收购价格,这些原来被弃置的茶叶原料成为茶农实实在在的收入。“我们做的茶产品虽然价格低,胜在量大,同时市场有保障,全部出口,薄利多销,也能赚钱。所以宁海不少茶企有意向转向生产烘青、片茶等初级茶产品。”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张伟华说。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台商“第二故乡”昆山进口台湾茶叶大幅增长

下一篇:吉首:“茶医生”进茶园为茶叶生产全面“体检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