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爱心茶 续杯70年
夏日,骄阳似火。走进苍南县矾山镇鸡笼山,有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山边福德湾老街口,一桌两凳一茶桶。郑姓一家三代党员爱心接力,自掏腰包为路人烧爱心茶。这一坚守,足足延续了70年。
行商讨水激发路边善举
福德垵126号,这是福德湾老街口上山的第一个铺子。右手边是一个小食品店;左手边就是古香古色的免费爱心茶摊。
一张干净的桌子,两张凳子,一个茶壶,几只杯子,便是爱心茶摊的全部。中午时分,不少游客、行人经过时,总会停留一会,喝口茶解解暑气。
今年43岁的郑秋燕,接管这个爱心茶摊已经4年,是这个茶摊的第三代传人。提及这个“70岁”的茶摊,还得从郑秋燕的爷爷郑立惠开始说起。
福德湾老街是当地采炼明矾工艺的“活遗址”。采矿工人郑立惠一家就住在矿山附近老街口。家门口的石板路是挑矾和捡柴的必经路段。1946年某天,郑立惠趁着休息时间在自家门前修椅子。中午时分,一个路过的行商上前讨水喝。这已是当天第四个讨水喝的人了。喝着水,行商说:“这大热天的,有口水喝真是再好不过了,都说喝生水不好,可是出门在外哪里讲究那么多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何不烧些水放门口给过往的行人喝,解渴又安心。郑立惠和妻子商量后,摆起茶桶,烧起爱心茶,供过往行人饮用。
爱心茶摊坚守70个春秋
转眼就是10个春秋。1956年,郑立惠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服务群众的信念铭记于心,郑立惠义务烧茶又坚持了20年。临终前,郑立惠对儿子郑益本和儿媳妇王宝贞说:“这一辈子没什么东西留给你们,只有这间石头瓦片房和门前的那个茶摊,希望你们能把茶接着供下去。”
郑益本和王宝贞夫妇谨记嘱托,接过爱心接力棒。1976年,王宝贞担任福德湾村党支部书记,她将郑立惠留下的房子和茶摊做了改动,腾出了面向老街的一间房屋,当做“凉亭”。过往的行人可以在这里喝茶、休息。每天早上5时,王宝贞夫妇都要到2公里外挑山泉水,回家烧水煮茶,然后装入门口的茶桶,开始一天的忙碌。
上世纪90年代,当地富有经验的矿工纷纷到云南、山西等地承包工程。郑益本也是一名经验老道的矾矿工人,一个做工程的村民邀请郑益本夫妻俩一起外出,郑益本拒绝了。因为外出,意味着坚守几十年的茶摊将由此“断篇”。两人选择在本地打工。白天去附近工厂上班,午休赶回家准备茶叶和柴草,凌晨起来挑水烧茶。如此往复,36年从未间断。
如今,76岁的王宝贞还坚持从退休金中掏钱买茶叶和柴草。只是年事已高,无法再挑山泉来煮茶。2012年,郑益本和王宝贞的小女儿郑秋燕主动接过爱心茶摊,成为第三代烧茶人。她将爱心茶摊的水壶分为保温壶和木质桶,依据天气不同分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