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李桥砖茶技艺”传承人甘多平:做好人才能
“赵李桥砖茶技艺” 第四代传承人甘多平。(中国台湾网王怡然 摄)
中国台湾网11月29日湖北讯(记者 王怡然) 湖北省赤壁市,这个以三国古战场闻名的地方,同时也是中国青砖茶之乡。赤壁市赵李桥茶厂是拥有“中华老字号”的制茶企业,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是“青砖茶”“米砖茶”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也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川”字茶的唯一传承企业。
该厂世代相承的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多平,就是这一非遗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甘多平为了钻研制茶技艺,广拜师傅集纳百家之长,他从师傅们身上学到了诸多做茶、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好人、做好事,才能做好茶。
“赤壁是欧亚万里茶道源头之一,清末鼎盛时期,赤壁古镇羊楼洞汇聚了俄、德、英等多国商贾,茶庄200余家,茶叶经内蒙古、新疆运往万里之遥的欧洲大陆。” 11月29日,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的赵李桥茶厂,甘多平为记者介绍说。
学本事
今年58岁的甘多平,从小与茶结缘。他的父母就在赵李桥茶厂工作,从小在厂子里玩耍,父母的言传身教对甘多平影响颇深。
“我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就是要守规矩,做事情要做到位。我父亲60年代在压制车间工作,干得都是重体力活,他身体不好个子也很小,但是他从来不叫苦,所以他去世的时候,人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我母亲也在压制车间工作,七、八岁的时候,我跟母亲去车间,帮她码砖茶,有时候码歪了,母亲就会让我重新码。”
甘多平说刚开始学制茶的时候,师傅让他去烧火,他直接对师傅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我是来学做茶的,不是来烧火的。”师傅告诉甘多平,说“烧火的师傅,做茶的徒弟”,火工对茶的品质相当重要,如果杀青达不到400度以上的温度,青就杀不好,茶的品质就不好,从此,甘多平知道了在初制阶段火工的重要性。
1977年,甘多平正式进入赵李桥茶厂工作,他从最基础的发酵开始学起,整天窝在原料车间,反复浇水、翻堆、做对比实验。
渥堆发酵是制茶过程中最繁重最辛苦的工作,就是这个苦差,甘多平一干就是5年:“我是我们厂子弟里唯一干这个工作干了5年的。渥堆发酵体力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在堆顶的时候,翻茶温度达到60度,一上那个堆顶浑身都是汗,而且尘土也特别大,鼻子里耳朵里都是黑的,我们厂的子弟都不愿做这个工作。”
为了钻研制茶技艺,甘多平广拜师傅,“我师父比较多,不是一个师傅而是一群师傅,韩愈《师说》里说‘无长无幼,道之所存,师之所从也’,我不但拜了企业内部的师傅,还拜了很多企业外部的师傅,前一阶段去世的茶叶专家骆少君老先生对我教育很多,我品茶都是跟他学的。从这些师傅身上我学到了诸多做茶、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做好人、做好事,才能做好茶。”
下一篇:茶山:融入松山湖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