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香茗一杯情百年 ——洪家茶的两岸故事

2020-06-26 09:27分类:茶故事 阅读:

 

 

  首届两岸学子敬状元民俗活动在陈文龙尚书庙举行。(资料图片)

 
 

 

  洪植锦在研究制茶技艺。(资料图片)

 
 

这几天,洪家茶第四代传人洪植锦正在武夷山寻找采用自然农法的茶园,为制作新一季洪家茶做准备,也为振兴洪家茶寻找新路径。

  洪家茶的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彼时从金门烈屿乡青岐村移居福州台江的洪植锦曾祖父洪天赏借助福州港的繁华,从航运业起步,逐步做起茶叶生意,开起茶行;第二代洪家掌门人、洪植锦祖父洪发绥又借助福州港的便利,将茶叶贸易做到了海外。在20世纪初福州茶市的鼎盛时期,福州最大的三家茶行“洪怡和”“福胜春”“洪春生”都是金门洪家开的。

  然而,1941年侵华日军攻陷福州,洪家在福州的所有生意一夕关停,洪家茶制作技艺也一度失传。复兴洪家茶,让更多两岸青年了解洪家茶的沧桑故事,成为洪家新当家人洪植锦最大的心愿。

  古庙情深

  坐北向南,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封火墙,正门横额书“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书“履仁”“蹈义”……这是位于福州台江上下杭景区的陈文龙尚书庙,它承载了洪植锦的许多记忆。

  洪家的祖宅就在台江安平坞里附近,与原位于台江后洲坞尾街的尚书庙仅有数十米。“曾祖父洪天赏年轻时经常去尚书庙玩耍,对宋末民族英雄陈文龙十分敬佩,因此陈文龙忠贞节义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影响着洪家一代又一代。”洪植锦说。

  在陈宝琛和陈衍等影响下,洪天赏、洪发绥父子发动在榕的闽南商帮捐资兴办南郡会馆,并独资举办南郡公学(现下杭小学),有困难的两岸闽南籍子女可免费入学,并且每年在陈文龙的诞辰及忌日,会组织茶帮学子、船帮学子及附近的商帮学子行敬拜状元公仪式,从而逐渐形成了敬状元民俗活动。

  “陈文龙刻苦学习,南宋时期高中状元;为官时精忠报国,最终舍生取义。他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情怀,值得两岸学子学习。”在福州金门同胞联谊会服务了20年,身为常务副会长的洪植锦一直希望将敬状元民俗活动推广到两岸。

  今年暑期,首届两岸学子敬状元民俗活动在陈文龙尚书庙举行,来自两岸高校的60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而洪植锦正是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在陈文龙塑像前,洪植锦向两岸每一位学子赠送了“状元茶”,那是他用寻回的洪家制茶技艺制作的红茶。手捧“状元茶”,向陈文龙塑像行礼,第一次到福州的台湾逢甲大学学生余俊霖说:“早就读过陈文龙的故事,这次又了解了洪家茶的百年沧桑,愈发让我感受到和平的可贵,祖国的强大何等重要。”

  听到台湾学子感慨,洪植锦颇为欣慰。“国兴民才安、业才强。”洪植锦说,洪家茶所经历的兴盛与没落,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相连。因此,他希望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复兴洪家茶。

  寻回绝技

  在陈文龙尚书庙不远处,洪植锦租下了一间店面,用来研究家史、搜集资料,复原当年洪家的制茶技艺。

  “所有生意一夕关停后,祖父郁郁寡欢,不久便病逝。祖母张素贞忍痛离开年幼的儿子,带着洪家茶制茶秘方另寻发展之地,最终定居在了新加坡。”洪植锦拿出一张泛黄的相片,相片中是一对紧紧相依的母子。这是张素贞离开福州前,与洪植锦的父亲洪汝宁的合影。直到1985年,母子才在新加坡重逢,也开启了洪家茶的重新传承之路。

  从张素贞口中,洪汝宁了解了百年来洪家茶的辉煌与嗟叹,于是心里有了一个愿望——再次在福州重现洪家茶。1993年,张素贞回到福州,带回了洪家茶的制茶秘方等珍贵物件。洪植锦与父亲一起从零开始,刻苦钻研。许多茶友听说洪家人要复原洪家茶,都积极予以帮助。洪植锦记得,首次拜访武夷山文化研究学者倪琦,他立刻拿出收藏的洪家茶物品。后来,倪琦不仅将洪家茶的物品赠予洪家人,还帮助洪植锦从哈尔滨收回“洪春生”字号的漆面木制茶叶盒。

  在洪家茶系列中,红茶名品“青岐岩莲香”历史已逾百年,最初产自洪家的“福胜春”茶行,由洪天赏研发。“‘青岐’表明洪家人来自金门青岐,‘岩莲香’指这种红茶茶汤质地如岩石,幽香似莲花。”由于父亲年岁渐大,洪植锦接替父亲四处走访制茶师,寻求复原之法。2016年,在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技师刘敦的协助下,在茶客中颇负盛名的“青岐岩莲香”终于重新问世。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署名为“一名职大学生”

下一篇:听故事 看琼剧 品老爸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