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茶趣|司马光与苏东坡间的“墨茶之辩”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里,常常把诗香、茶香、书香并提。诗香幽幽,茶韵逸逸,书香淡淡的,三香萦室,全是人生道路的美味道、美人生境界。这秋天的夜里,皓月在窗,虫声在耳,研墨试笔,品铭夜读,书、茶、墨很棒生色,得以醉心头池。
为人不了解的是,宋代文人墨客大多数为品铭内行人、斗茶权威专家。明人屠隆在其所著《考盘余事》中就记述着一段苏东坡和司马光中间有关茶与墨的争辩,是那时候的一段美谈。
流传,司马光好茗饮。一日,邀朋友斗茶品铭,大伙儿携带分别个人收藏的极好荼叶、精致茶器、甘泉良水赴宴。先看茶样,再嗅茶韵,后评茶味。苏轼和司马光所需的茶品相均好,但因苏轼自携隔年露霜煮茶,水体好,茶气纯,因此占了优势。司马光心里略微不服气,那时候汤色尚白,他乘飞机出卷玩笑话苏东坡:“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君缘何同爱二物?”苏轼从容不迫,高睨而答:“二物之质实际上矣,然亦有同者。”司马光疑惑,问其缘故,苏轼坦然而道:“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操同也;例如贤人谦谦君子,黔皙美恶之不一样,其德操一也。公认为然否?”话毕,许多人皆服。
这就是广传于文学界和茶叶界的“墨茶之辩”。其虽是文人墨客逸事,但确是文大家“最精美的内心的证实”。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言,苏轼“像一阵轻风已过一生”,“压根是他天性的当然表露”,“他的肉身尽管会死,他的精神实质在下一辈子,则可变成天上的星、地面上的河”。东坡先生一生走遍天地,虽屡屡贬官,却与世无争,足以“尝遍溪茶与山茗”,更兼顾茶中三昧,最后悟得茶艺至境。古语云:“深心追往。”大家唯有“深心”,才可以“追往”。“墨茶之辩”中司马光、苏轼一问一答中充满着生活哲理,也蕴意着聪慧的启发与提升。
茶是一种人生道路。按中国的汉字的撰写方法,“茶”——上为“草”,下为“木”,中为“人”,即人以蔓草为邻,与天地万物相互依存。大家应对当然的心态,更应是寻觅心里所往的一种重视和固执。师法自然,以心存敬畏唤起茶中的完美内蕴、至洁灵气,做世界上最纯碎的茶才算是行中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