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让新基建酿成“金扁担”
早在2019年12月,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便提前一年多就通过了国 务 院的验收。而新基建,正是安化能够提前通过验收的秘诀。
在安化,黑茶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茶叶,已然成了一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业,一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坦途,一个属于所有安化人的“千年梦想”,而新基建正是挑起安化人梦想的这条“金扁担”。
“早晨起床用的是黑茶牙膏,吃的是茶早点;白天走的是茶马古道,游的是茶乡花海,品的是韵味黑茶;晚上赏的是《天下黑茶》实景演出,住的茶园民宿,睡觉前敷的是黑茶面膜,入睡后梦到的是茶花女。”这是2019年安化县委书记刘勇会在农业农村部汇报时所勾勒的“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也是安化现在和未来的常态。
图注:安化黑茶展示馆中端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相逢
5月12日,安化集中开工了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
同一天,安化黑茶国家农业现代产业园展示馆开馆。人工智能机器人端着一杯杯千年黑茶向参观者徐徐走来,仿似一场穿越时空的相逢。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传感器、卫星遥感,这些听起来让人仰视的词汇,在过去几年已经扎根在了安化茶园的泥土之中。
5月中旬,早春绿茶采收已过时节,大叶更适合制作红茶和黑茶。位于产业园中的八角茶业每天要收购5万-7万斤鲜叶,而这数万斤鲜叶必须在12个小时之内加工成毛茶。
“以前确实是有压力的,但现在已经不成问题了。”邓超芝的底气来自于去年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自动化茶叶加工车间。从杀青到初揉,再到渥堆复揉,每天数万斤鲜叶的加工只需几名工人即可完成,生产效率与过去相比可谓是云泥之别。
在八角茶业有近十万亩茶园,茶园里遍布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天上的卫星遥感,对茶园里土壤、湿度、温度全天候监控。
“茶园里什么地方的茶树长得好,什么地方需要植保,什么地方需要加肥,我们都能及时知道。”邓超芝说,这些都不是人力可以做到的,茶叶质量很好,产品自然更受欢迎。
图注:八角茶业的自动化生产线。
老茶园与新基建的相逢,碰撞出了一场“数字之恋”。这提升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还有茶叶本身的品质。
邓超芝的儿子龚意成向观潮君推荐了八角茶业的另一款概念产品——穷讲究。“我们不富裕,但我们依然要讲究,这款茶针对的用户群体主要是都市里的年轻白领,价格实惠,冲泡方便,饮用健康。”
八角茶业的产品研发灵感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源自市场销售数据的科学分析,对消费者的地域分布、年龄分布、习惯分布等等进行精细化分类,再反映到产品的生产环节。比如有的地方外包装喜欢红色,有的地方厌恶红色;中老年消费者喜欢砖茶的厚重,而年轻人更青睐薄片的方便。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长沙大科城附近,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招纳了几十位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品牌推广等方面的顶 尖人才,以借巢引凤的方式为安化黑茶产业服务。
“从茶园的培管、茶叶的加工到产品的设计、市场销售,各个环节都依托新基建带来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细化,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在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肖平安看来,只有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最 优”,才能让产业实现跃升。
系统
各个环节实现了“最 优”,部分“最 优”又是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的整体?
观潮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传统的园区存在非常显著的区别。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包括9个乡镇,涵盖了56个行政村。
因为对农业而言,土地才是最 基础的生产资料。与工业园区需要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来形成规模效益不同,农产品更讲究“土生土长”。
安化县委常委、副县长陈灿平向观潮君坦言,安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虚实结合体”。
这里就必须提到一家以土为生的企业——土流网。他们为这个虚拟的产业园,设计了一套操作系统,实现了聚沙成塔、化无形为有形的奇迹。
“在安化,正在进行一场数据接龙。”土流网负责人伍勇告诉观潮君,这是一场基于茶叶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升级的产业变革,而土流网推行的这种数据交换机制则成为了点睛之笔。
图注:安化黑茶产业大数据指挥中心。
土流网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传感器收集茶园的生长数据,产业园鼓励企业收集自身的产品生产、销售数据。
上一篇:湖南安化黑茶的价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