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沱香——下关沱茶的原料与工艺
风吹云散
“如果你是一个旅者,恰好进入了下关,你被风吹拂的身体或许会飘起来,这种感觉每每降临,都是我途径下关的时刻,因此当我品尝沱茶时,仿佛又一次遭遇到了下关风——那是一种凉到骨髓的风,使你的骨头也会说话,而且由此饶舌起来,那是一种美好的饶舌,围绕着下关风展开。”下关风里的下关沱在著名作家海男的文字里变得诗意而美丽。沱茶是美的,因独特而美,因多元而美,因内含丰富而美,因生态而美。
“风”景这边独好
大理四景“风花雪月”,下关占尽“风”景。“风城”之故缘自苍山斜阳峰与南侧的哀牢山所形成的一条长长的狭谷,由西边而来的气流被苍山阻挡后沿江风寺峡谷穿过,形成强劲的风力,常年吹拂不断。下关风吹得人凉到骨髓,却让紧压茶能够快速干燥。
加工好的沱茶被放到晾茶架自然风干
茶叶在揉制加工过程中经蒸、压后含有一定水分,需要干燥后才能包装和销售。在茶叶干燥工艺尚不发达的阶段,尤其是在湿度相对较大的滇南茶区,蒸压后的茶叶因含一定水分而容易霉变,给茶叶加工带来一定困难。对于下关茶商来说则少了这方面的顾虑,在没有电器烤干技术的年代,一年之中“风吹四时”天气干燥的下关无疑非常有利于茶叶的干燥,只要方法得当,茶叶在这里不容易发霉、变质。
以至这个不产茶的地区一时间云集了众多制茶的商户,据统计,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最多时达到了40家,往来商贾车水马龙、马蹄声声,骡马养殖、马店、堆店、旅店、餐饮等行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令下关至今还是滇西地区最繁华的都市。
远眺下关城
海纳百川——聚合之美
下关不产茶,注定了下关沱茶的原料来自全省各地,崎岖茶马路上,万千马帮南来北往运输原料、成品茶,不仅维系着下关沱茶的加工、销售和传承,也演绎出无数个生动离奇、感人至深的故事,让这座城池也天然具备了社会开放、文化交融的特点。一座城市、一款茶叶,交织着无与伦比的聚合之美。
大理街道(1906年)
下关沱茶以上等“滇青’’毛茶为原料。选料是沱茶加工的前提,也是保持传统风格和质量的关键。永昌祥始创沱茶之初,所用原料主要是凤山茶、勐库茶、博尚茶和景谷茶,按一定的比例拼配。如永昌祥沱茶配料,比例为勐库春尖60%,凤山春茶20%,博尚春茶10%,景谷春茶10%;后改为勐库凤山各30%,博尚茶20%,景谷茶20%。